經濟周期的局限

中國的整體債務佔GDP已升至250%以上水平,過去好幾年,地方政府、企業及家庭負債均全數向上。美林美銀問得好,如果寬鬆代表債務向上的話,今次又由哪一個環節負上槓桿責任?

市場力量從來不應低估,可以造成一個既定事實,透過市場價格滲透,並從而左右大趨勢。近幾個月,市場逼使中央銀行改變收緊政策,路人皆見;由要求減慢加息,到逼使停止加息,而且更未有見好即收,反而轉調暗示要減息,甚至放水。經濟是否如此不濟?未知,但價格走勢總會讓投資者想法朝向好壞兩極發展,並到達一個極端。

環顧過去十年的聯儲局前主席,伯南克無疑是市場黃大仙,有求必應也!耶倫好一點,但最後關頭往往都衰心軟。再將日子拉長,回顧過去幾十年,至今仍德高望重,最受推許的聯儲局主席,似乎只剩下沃爾克一人。到底,愛加息,才是好央行行長?以往可能是,因為這意味着敢於挑戰權貴,有膽量跟市場對着幹。但觀乎近十年全球環境,哪會有持續客觀經濟條件以容下一個不斷加息的央行主管。更重要在於,隨着中央銀行放水愈多,市場資金更多,變相形成了一個更大的市場,無形中為環球財金官員製造更大的反對聲音、噪音,以及威逼力量,難道這就是自作自受?環球經濟增長向下是必然事實,衰退憂慮聲音的冒起,是真正由基本因素造成,抑或是由央行製造流動性收緊所致?美國數據似乎仍然指向的是後者。

停止加息等於資產市場獲得解放?香港地產市場表現的確如是,稍為看看近日地產股的表現,市場確真是天真地認同,利率不加就等於樓價會升,但從來沒有忘掉經濟及就業,才是支撐樓市的主要力量。然而,內地樓市表現卻是另一種境況,資金尚算充裕,利率未有提升過,但太多沒有實力的邊緣階梯都被納入房子負擔網,一到經濟活動向下情況愈見明顯,整個樓市現在也沒有人談剛性需求了。

放水加重債務 槓桿責任誰負

新年伊始,中國人民銀行全面降準以釋放流動性1.5萬億元人民幣,當中部分是取代未來幾個月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意味着人行由傾向按市場情況提供時限的流動資金,改為永久提供流動性。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人行進一步強化逆周期調節,既要着力緩解信貸供給的制約因素,比如同時加快推進銀行發行永續債補充資本,完善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考核口徑,更將於本月下旬實施首次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操作。一切措施,都為保持流動性充裕與金融市場利率合理穩定而出發,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中國毋庸置疑已再步入寬鬆周期,而從過去多年計算,每次寬鬆均代表着信貸佔GDP動輒要兩倍或以上。中國的整體債務佔GDP已升至250%以上水平,過去好幾年,地方政府、企業及家庭負債均全數向上。美林美銀問得好,如果寬鬆代表債務向上的話,今次又由哪一個環節負上槓桿責任?這個問題不限於中國,其實是一個全球應對下一個經濟向下周期的局限。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胡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