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本港在很多個國際調查排名:不論人才、競爭力、營商環境等,不是停滯不前就是級別下跌。以前新加坡假想敵是香港,現在本港在多個排名都被對手超前,而且愈來愈拋離。餘下來,每年初公布的傳統基金會經濟自由度指數,更值得關注。傳統基金會已連續24年予本港排榜首,某程度上讓政府宣示自由市場,經濟競爭力度依然,是所餘無幾的國際評分證據。如果香港再奪冠,絕不是大新聞,反而萬一落空,25年來首次跌出榜首,肯定會被各界再大造文章。觀乎目前中美角力、及傳統基金會作為美國五大保守智庫的身份背景,什麼也有可能發生吧。
美國要圍堵中國,打壓中國在經濟、科技及世界舞台冒起,已事實擺在眼前,作為中國唯一的國際大城市,香港成磨心及別人當成棋子,似乎已經無可避免。老實說,香港仍然有言論自由,政府可以罵、政策可以批評、調轉在新加坡,根本是沒有可能。同一時間,香港社會近年太政治化,但政治化社會的過程當中,有多少是真正具備政治智慧的人才,懂得權衡利益、分輕重,以及掌握妥協的藝術,其實相當成疑,政治化而沒有政治人才,只會走向先糟糕、後遭殃的局面。
緊跟國策 不如證明香港依舊
香港角色是什麼,吸引力又是什麼?對香港各界,以至政府而言,競爭力及潛力是來自中國大陸這龐大市場,但這是幾十年來都沒有改變過。對外國政府及外資來說,最怕是他們將一直視為競爭及吸引力的元素,曲解或結論成削弱主因。回歸20幾年來,要香港跟之前毫無分別是完全沒有可能,問題是如何平衡。坦白說,與其不斷催谷一帶一路及大灣區,緊跟國策的同時,香港政府似乎要想一想,在同一時間內,做些事情去證明香港依舊不變,仍然是國際城市,跟內地是不盡相同的事情及活動,行動就是最好的反駁。香港一直依靠內地企業上市來港融資,但香港同樣可以對提升內地企業質素及管治起示範作用,只要監管機構有證有據,拿幾宗案例祭旗,這都是本港展示國際市場質素的最好明證吧。
財爺預警,來年香港經濟面對多項不明朗因素,眾所周知,除經濟周期外,中美貿易戰影響只會愈來愈大。香港如何在夾縫中展示自身經濟調節力及應對下行風險,是本港可一展身手好機會。凡事要樂觀,但前提在於香港政治人物,尤其是官員能夠聰明一點,少一點奉承心態。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