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崇智:中大創新課程 應對未來挑戰

創新科技是近年的熱門話題,因此中大去年增設創業作為副修科,佔約20個學分,學習如何實踐知識投入創業當中。

新學年伊始,香港中文大學第八任校長段崇智教授接受本社訪問,暢談未來一年中大發展,尤其在創新科技的領域上的方向及政策。在美國生活、工作多年的他,經常提到美國這塊他山之石,供香港參考。

段教授是生物醫學專家,他率先談到中大在創新科技的長處,「我們在生物醫學、人工智能、機械人方面成果優秀,未來的其中一個新策略,是集中在香港與大灣區的發展。我們新委任了陳偉儀教授為副校長(策略發展),負責河套區新科技園、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等的發展。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研究院,以及與中科院合作的前進科學研究院都運作了一段時間,在創科上將繼續發展。中大在創科上有所成就,因此我們可以將科研結果推廣到社會、造福人群。」他滿有信心地道。

副修創業 知識投入實踐

創新科技是近年的熱門話題,因此中大去年增設創業作為副修科,佔約20個學分,學習如何實踐知識投入創業當中,段崇智表示,中大已開設前期創業育成中心(Pre-incubation Centre)為學生提供空間及指導、練習機會,使學生有創新、創業的心態及技能。

此外,他認為,社會日新月異,面對各種前所未有的挑戰,學生要認識到如文化衝突、移民、人工智能與人的衝突、貧富問題、環境污染等21世紀重要議題,故中大將在九月開設新課程「21世紀世界公民的重大挑戰」,邀請不同學系的老師與學生討論社會公民的責任。他笑說:「當然,學生完成該課程後並不代表能解答所有問題,但課程的框架會專注於這議題,令學生再讀其他自己專長的學科時,可以思考如何將知識、技能應用於解決人類未來的挑戰。只有每一位同學的世界概念應愈來愈大,才知道自己作為社會公民的責任是什麼。」

段崇智是生物醫學專家,他率先談到中大在創新科技的長處。
段崇智是生物醫學專家,他率先談到中大在創新科技的長處。

鼓勵創新 政府角色宜加強

至於創科大環境,段崇智形容,香港正處於非常令人興奮的階段,尤其特首林鄭月娥早前在施政報告表明會增加兩倍研究資金,5年後將由GDP的0.73%變成1.5%,曾經長居於美國的段教授說:「香港1.5%GDP的研究資金相對於全球來說不算是太多,新加坡、美國等都有更高比率,但我們總要有個起發點。」

然而,大學用的主要是公帑,如何吸引商界投資創新科技成為關鍵,段崇智表示,他回港後,對情況之理想有點驚奇,他說香港富豪很多,而且很多是願意捐款的,其中部分是中大校友,學校自然可以加強這方面工作。但他亦指出,財政上是永遠不足夠的,美國的大學也出盡法寶,希望有下一代的年輕富豪可以積極參與,未必完全是捐款,而是投資。

投資初創企業的風險之大往往令人卻步,段崇智認為,政府可以多做一步,主動建立公私合作夥伴關係(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以去風險化(de-risking)的誘因鼓勵商界,「現在美國最新的基金也是這樣的,政府與投資者的資金比例是有1:1的,有時甚至是1:2,以吸引如藥廠、天使投資者等資金投資,初創可以選擇先用政府那筆錢,以減低投資者要承擔的風險,第一步由政府負責,即使失敗也不要緊。相信很多不是慈善家的富翁都願意投資」。他表示,不知道香港政府有沒有考慮這個辦法,但總不能夠紙上談兵,鼓勵初創發展時要提供有形利益,如科學園這類基建設施配合。

他山之石:麻省理工是如何做的?

「同時,我鼓勵教授們,即使住在象牙塔,也要打開窗戶,放一架梯子下來,讓外來的人隨時可以上去了解,如何吸引外面的人爬上梯子,就是大學的責任。」但段崇智亦坦言,香港任何一所大學都做得不夠,沒有像麻省理工學院(MIT)、史丹福大學那樣督促教授,他認為關鍵在於大學教授要對這項工作引以為榮,而不是嫌棄、埋怨和企業洽談。「MIT、史丹福有很多教授都可認為做這些事情,大學會覺得開心的,就要獎勵這些事情,MIT有所謂Brownie Points ,每做一些事情就會有贈券(coupon),年底可以換錢,每次和商家聊天都會作記錄,有幾次再加分或雙倍,這件事情已做了幾十年,他們不管你有沒有成就。這樣看好像有點俗氣,但是運作多年卻收到成效。」

人文學科在創新科技扮演重要角色

中大作為綜合型大學,有9所不同學院,涵蓋眾多學科,但提到創新科技,難免予人只有理科及工程學院受惠,人文學、社會科學的學生難以「分一杯羹」的感覺,段崇智認為這是錯覺,他認為創新科技是綜合性議題,中大可以扮演將非科技學科聯合一起發展創新科技這個重要角色。他以人口老化為例,認為這是綜合性問題,「生物醫學固然可以在該問題中發揮作用,如研發藥物、修補組織,但人類老化後心理上會受到打擊,就要靠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處理。然後就是倫理(ethics)的問題,如生物倫理學(bioethics),我們不同學科的同事會討論何謂倫理,尤其現時網絡眾聲喧嘩,何謂真相(truth)、假新聞(fake news)、謊言(untruth)、後真相(post truth,指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如何衡量孰真孰假,如何面對、處理假新聞就是需要討論的倫理問題;第三個則是哲學,如科學的歷史和科學的哲學、為何科學會出現,正如當日發明原子彈,也有應否將最新技術應用於戰爭的辯論,這就是科學、科技的哲學。」段崇智形容這三件事情是他正在思考的,也與創新科技息息相關,同時又是社會面對的挑戰,人文學科牽涉到這些重要的題目。

段崇智教授認為創新科技是綜合性議題,中大可以扮演將非科技學科聯合一起發展創新科技的重要角色。(灼見名家圖片)
段崇智教授認為創新科技是綜合性議題,中大可以扮演將非科技學科聯合一起發展創新科技的重要角色。(灼見名家圖片)

說到開學的準備,段崇智先是笑着說問題相當複雜,自己也是第一次以校長身分面對中大開學,缺乏相關經驗,但旋即認真起來:「但我認為應以正向方面去看:中大同學成績、求學精神好,我們要鼓勵、提拔學生;而大學已經經歷很多突發事情,所以管理層很有經驗處理。我回來中大後感受最深刻的是看到中大管理層同心協力,故此我很放心,不是因為一定沒有問題,而是因為問題出現後同事都會盡力幫忙一同解決問題。因為才剛開學,我不知道有什麼問題會出現,很難給你一個實際的例子。但是我們都有相關準備,最重要是幫助新生在迎新時認識到讀大學的目的,即保存、創造、應用及傳播知識,使他們聚焦在這四方面,這是一個正向的方法。」

段崇智簡介

香港中文大學第八任校長。生於香港,其後往美國深造並於1977年獲紐約洛克菲勒大學頒授生命科學博士學位。國際知名生物醫學科學家,專注於肌肉骨骼生物學及組織再生研究,涉及基本科學、工程學、轉化及臨床應用。他的研究成果涵蓋細胞和發育生物學、幹細胞、生物材料、組織工程、再生醫學、3D列印,以及組織晶片技術等多個範疇。他領導的一個跨學科研究項目,探討對肌肉骨骼組織的發展、生長、功能及健康等有重要影響的生物活動,並轉化有關知識以研發技術以修復因創傷、衰老而受損的骨骼組織。他現兼任香港中文大學利國偉利易海倫組織工程學及再生醫學教授。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