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何福仁不常見面,這一趟與他到當年我們愛去聊天的咖啡室。既是聚舊,也是想與他談談,由他主催而成事的《西西研究資料》。
仁送來的《西西研究資料》,一套共4冊的精裝本,過百萬字數。由何福仁、王家琪、甘玉貞、陳燕遐、趙曉彤、樊善標6個人(學者、博士研究生、編輯、作家)用了4年時間,把有關香港作家西西的資料,梳理出一個有系統、可讀性極高的作品來。說是作品,因為資料輯錄了中港台、海外學者、作家對西西作品的看法,更有西西接受訪問的對話、得獎感言。
尋找西西的足跡
第一冊《西西傳略》有這幾句:「西西60年來的文學歷程,觀人審事,充滿智慧與卓識,一直保持赤子之心,淡泊恬適,並不喧嘩。」認識西西的朋友,都會同意,「說得真好,這就是西西。」
仁說:「香港研究其他作家的資料,結集成書的可有不少,獨欠西西的。我覺得該趁着我有氣有力,去編一套西西研究。」
仁坐言起行,找來2位博士研究生,幫手找資料,有資深編輯,一起策劃整個project,然後有學者加入:「起初以為資料研究,50萬字,夠出上下2冊。沒想到經過分門別類,把研究西西的資料梳理出來後,竟有百萬字。要分4冊出書了。」
「我們去找寫西西的作家、學者,得到他們同意,用他們的文章,又得解決版權問題,都是tedious的工作。幸而我們這一team人,做起事來,十分認真。過程辛苦,卻沒有半點怨言。」
這樣龐大的工程,不是由大學,或文化機構在有足夠資源(人力、物力)的情況下進行,而是由民間組織去完成,可不簡單。仁說:「做下去,才知道:這是接近不可能做得到的。」
仁說:「我們6個人不常見面,但工作分配得好。透過Email,討論怎樣把研究資料整理出來。學術與趣味並重,裏面刊登的,盡都是可讀的好文章。」
一眾作家寫西西,下筆不見沉重,是與西西作品遙遙呼應了。
後記
何福仁與西西的對話,題材多樣,有談足球、狂歡節、複調小說。結集成書有《時間的話題》。仁說:「年底會出另一本對話集,這次是《科幻對話》,講的是科幻小說、科幻電影。」
西西的右手,手術後已不能拿起筆來書寫了。她在接受「文學獎」時,說:「我們活到某個時期,就會失去這個,失去那個,不必介懷。」
西西又說:「今天天氣很好,待會兒,你去做你高興做的事,我去做我高興做的事。」
原刊於《頭條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