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意義,就是開始學會區分哪些是實體,哪些是反射。
比如說,離開學校後,才知道知識是實體,而成績是反射。
開始上班後,發現能力是實體,而考績是反射。
談戀愛之後,懂得感情是實體,而感官是反射。
慢慢的,我們從很多次期望、失望中體會到:
工作表現是實體,年終獎金是反射。
名譽是實體,名氣是反射。
價值是實體,價格是反射。
親密是實體,親熱是反射。
反射,是實體的外在表現。兩者之間,有時是一比一。比如說身體親熱的伴侶,內心也的確親密;年終獎金很高,因為他這一年表現得真的很好。
但有時候兩者並不對稱。反射會把實體縮小、放大,甚至完全扭曲。
三個成長階段
成長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看到了扭曲。於是不再追着反射,人云亦云。
第二個階段,是了解造成扭曲的原因,不管是人為,還是天意。
第三個階段,是微笑地接受扭曲。要看真相,不必砸破玻璃,只要調整自己眼睛的焦距。
學業、事業、愛情中很多痛苦,都來自於我們看不出、不了解,或不接受實體和反射之間的差別。
所以《我單身的最後一年》的女主角明麗,一開始就打破自己的反射。
當一名男子覺得她看起來賢妻良母,像「教烘培的老師」。
她自嘲說:「你是從我的體型判斷嗎?其實我除了蒸臉,什麼都不會烘。」
打破了反射,可以節省自己和別人很多時間。一旦知道任何人、事的背後,都有一面看得到,或看不到的玻璃,我們就自由了。
事情變少,視力變清晰。用你的2.0,重新看世界。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