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時常跟快畢業的同學寄語,在學堂內總是個安樂窩,一切Group Project的紛爭鬥氣,比起在現實中企業內的辦公室政治,人事鬥爭等有如小巫見大巫。在管理學和人力資源學裏不約而同地提及怎樣處理辦公室政治。傳統的管理學者如Elbanna & Younies(2008)(註1)和Mintzberg, et al.(1998)(註2)都視辦公室政治跟一些不道德行為,例如用卑鄙手段陷害別人(Back Stabbing),操控別人(Manipulation),自私(Self-Interest)等掛鉤。雖然得到無數的學術研究支持,但理論歸理論,現實中卻難有一套完全的方案可以解決辦公室政治。亞里士多德曾說,「人天生就是政治動物」(Man is a political animal)。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辦公室政治是職場內的政治行為,大多涉及人事及利益的競爭,是無可避免的,不是一句「我討厭政治」就可置身度外。亦別以為只有高層才會勾心鬥角;事實上,在辦公室裏最大的敵人不一定是公司的競爭對手,或公司的老闆,而是身邊的同事。
辦公室政治形成的原因通常是源於企業資源有限卻遇上有人無限野心;員工之間的利益不平衡和衝突;或是公司文化是否鼓吹政治鬥爭等引起。管理學上有所謂的良性衝突(Functional Conflicts)和非理性衝突(Dysfunctional Conflicts)之分。前者是企業需要的,在達到企業目標的大前提下,大家雖然意見不合,但會理性地透過公開辯論和游說來解決問題,是針對事而非人。但後者往往是針對人而非針對事,員工或管理層會因意見不合而利用不同的政治手段去解決,變成辦公室政治。
辦公室中的偽善者
著名管理達人Jane Clarke在《跟誰都能一起工作:如何搞定職場野蠻人、權謀家、白目者和大明星》(註3)一書中提到四種不同種類的玩弄辦公室政治人物,包括:
- 白目者(自認動機正當,處理事情的手法卻非常沒有效率);
- 野蠻人(動機壞,手法拙劣);
- 大明星(恃着自己動機正當,表面方法適當);
- 權謀家(動機壞,卻擅長政治操作)。
在筆者看來,白目者或野蠻人這類有形於色的辦公室政治人物,已是比較低層次,相對比較容易處理。在職場上最難防的是,像Jane所言大明星和權謀家這兩類。這兩類往往是辦公室裏的偽善者。前者給人印象是表面上不擅長政治操弄和善於團隊合作,滿懷道德正氣,但內裏卻不斷拉幫結派,背後捅刀,靜靜地搞革命;權謀家則老謀深算,懂得技巧地巴結權力在握的人,喜歡越權,玩弄政治手腕。這兩類人是最難防,卻又容易置人於死地。筆者見過不少人在辦公室這個戰場中死得焦頭爛額,死因都於人與人之間的政治瓜葛──輕則被排擠、重則被同事利用出賣,或份屬隊友好友反目成仇,只要在職場行走幾年的人,即使沒有親身經歷都一定有目睹過。
眼中的樑木──個人的修養
在管理學的理論上,紛亂的辦公室政治對企業的資源及運作上絕對是負面消耗。企業層面上可做的,不外乎增加資源,或檢討賞罰機制,或加強企業文化等。不過,從人性上看,企業內的所謂政治鬥爭,其實是個人修養的反映。正如上述,在辦公室內持不同意見的Functional Conflicts並不可怕,反而Dysfunctional Conflicts將個人的不良修養帶到企業內,對人不對事,意見不合卻不當面提出,反而不絕地暗批論斷,以小圈子、越權等等各種手腕,做事走關係和靠山,將辦公室視為政治角力場,以打擊別人建立自己勢力和權力。筆者見過不少熱衷辦公室政治鬥爭的人,無論是白目者或權謀家,就算你不犯他們,他們也會犯上你。他們上位之路可以很快很易,然而,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其他人的痛苦身上,絕非一件體面之事。有趣的是,參與辦公室政治的人,十之八九都不會承認自己的政治行為。這類人正是看見其他人眼中有刺,卻不看自己眼中的樑木。
謠言止於智者?
最近幾年如Maslyn et al.(2017)(註4)和Eldor(2017)(註5)等新派的管理學人大膽提出辦公室治政治可能會為企業帶來利益。筆者暫時不能苟同,因為筆者仍然相信企業營運和道德管理,兩者不能有trade-off。面對辦公室政治,有些人會說:「清者自清」或「謠言止於智者」等。然而,謠言真的能止於智者嗎?很遺憾地,筆者在職場上走過十數年,半生的經驗只能總括地說,自以為是智者的比比皆是,但是能夠真真正正分辨是非黑白,不聽讒言的智者,卻沒見過幾個。所以,筆者愚見,面對小圈子和政治鬥爭,實在只能因時制宜,因人而異。有的人說話靈巧,人也比較機靈,在紛亂的辦公室政治氣氛下,應尚可以找到生存的空間。但有些員工性格比較謹納寡言的,卻未必願意和有能力周旋於辦公室角力的環境當中。
筆者每年都會跟畢業小薯們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做人要老實,但亦要學會保護自己。辦公室政治只是一間企業內的小圈子活動,防得防之,防不得棄之。
註1:Elbanna, S., and Younies, H.(2008).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ategy process: Evidence from Egypt”, Management Decision, Vol.46 No.4, pp. 626-639.
註2:Mintzberg, H., Ahlstrand, B. W. and Lamprel, J.(1998). Strategy safari: A guided tour through the wild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London: Prentice-Hall.
註3:Jane Clarke(2012). Savvy: Dealing with People, Power and Politics at Work. Kogan Page
註4:Maslyn, J. M., Farmer, S. M., & Bettenhausen, K. L.(2017). When organizational politics matters: The effects of the perceived frequency and distance of experienced politics. Human Relations. doi: 10.1177/0018726717704706.
註5:Eldor, L.(2017). Looking on the bright side: the positive role of organisational politic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loyee engagement and performance at work. Applied Psychology, Vol.66 No.2, pp. 233–259.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