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的華人商業網絡和華商視野──《郭鶴年自傳》評析(五之四)

郭氏高度評價東南亞華人在當地經濟的卓越貢獻,認為雖然英國是一流的管理者,但只是坐在辦公室遙控,真正幫助東南亞建設的是華人。

郭氏的華人商業網絡

海外華人的商業網絡是近年另一個受到學界、商界和評論界所重視的題目,主要是由於華人在海外營商獲得巨大的經濟成就,學者於是探索其內在與外部因素。一種看法認為,由於文化及血緣的相同,華人企業家之間形成了一個緊密的「華人經濟網絡」,促進了華人商業的發展。有兩個西方評論者威登堡(M. Weidenbaum)和休斯(S. Hughes)稱海外華人企業家網絡為「青竹網絡」(bamboo network)。按「青竹」一語源自中國諺語「青竹寧彎勿折」,青竹表示中國人耐力的象徵,具有堅韌不拔,不斷成長之意。青竹關係網絡的形成使華人企業間「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降低,進而強化了企業本身的競爭能力。

作為一個著名的華裔企業家,郭氏與東南亞地區華人企業家的商業網絡值得留意。早年郭氏在新加坡經營米業時,泰國盤谷銀行董事長陳弼臣在參觀其辦公室後,極為欣賞郭的不誇張和殷實的營商風格,郭因而獲得了其銀行巨額的信貸額。泰國盛產食米,有此巨額信貸,他的食米業務得以擴展和騰飛。另一個是得到香港航運界鉅子曹文錦的協助,曹在港開設萬邦船務公司。1973年,大馬政府擬發展航運,邀郭氏組織一個以大馬政府為主要股東的馬來西亞國際船務公司,郭請熟悉船運的曹予以協助,日本方面亦加入。船務公司組成後,大馬政府持股61%,郭佔10%,公司則由郭擔任董事局主席,後來郭因不同原因出售手上所有的持股量,亦辭去主席職位。1977年,郭氏在香港創立自己的凱利船務公司,亦獲得萬邦船務在技術上的協助。

投資合作 獲利離場

郭氏和香港影業界的鉅子邵逸夫亦稔熟,邵除了擔任邵氏兄弟電影公司主席外,也是香港電視有限公司(TVB)的董事局主席。TVB 為香港首家無線電視,是本地電視業的龍頭老大,每年盈利甚豐。郭應邀入股 TVB 成為第二大股東,若干年後,郭獲利離場。當然,與郭氏來往密切的香港華人企業家還有東亞銀行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李國寶(按李為郭的《自傳》撰寫〈前言〉)等。

在大馬,與郭有合作經驗的企業家有邱繼炳,邱為銀行家,曾任土著銀行總經理,也是一名工業家,曾讓出其馬聯工業的部分股權給郭作投資。此外,郭跟陳振南與陳金友的家族成為生意夥伴,經營木材、塑膠、鋼鐵等業務。

以上均在說明郭氏的華人商業網絡的形成和作用。

提出「經濟螞蟻」之說──為大馬、印尼華人鳴不平

《自傳》第16章講述海外華人時,郭氏高度評價東南亞華人在當地經濟上作出的卓越貢獻,認為「華人是經濟發展的中堅分子」,真正幫助東南亞建設的是華人,雖然英國是一流的管理者,但後者只是坐在辦公室遙控。他更認為華人是地球上能創造經濟奇蹟的螞蟻!他又說:華人移民是天生的企業家,有世界上最好的創業基因;他們經商「效率高,成本觀念強,幹活比誰都拚命,並且情願吃苦。」可是,這群在大馬和印尼等地的華人卻遭受到形形色色的不平等對待,成為當地國家的二等公民。郭氏為他們的不平遭遇和委屈而鳴冤。

儘管華人與馬來人、印度人共同爭取馬來亞的獨立作出了貢獻,但華、印族群與馬來人(巫人)的地位卻不平等,巫人有許多特權,如在公務員的任用有優先權,招聘政府公務員並非唯才任用,學生升國立大學及政府獎學金的頒授亦非憑成績及表現,因此造成許多優秀的華人莘莘學子望門興嘆!

屢反映大馬政策問題

1969年五·一三種族暴動後,大馬更採取「新經濟政策」,認為馬來人的貧窮來自資產分配不公,新政策指定在20年內,馬來人應持有全國企業資產的30%,新企業亦須有巫人參股。郭氏認為這項新經濟政策,長遠來說對國家並無好處,講的雖是扶助馬來人脫貧,但事實上,企業資產進行重新分配,得益的往往卻是一小撮馬來人特權分子,大部分利益進了這些人的口袋!郭氏很想政府能改變這種「新經濟政策」,但一直在找機會向政府首長反映。

新經濟政策的創導者是第二任首相敦·拉薩,在他病重時,時任副首相敦·胡申翁是拉薩的內定接班人。胡也是郭氏在萊佛士學院的同班同學,與郭氏相稔熟。郭希望胡接班後能改變不平等的政策,特別因此事去吉隆坡拜訪他,嘗試說服他在接任首相後改變國家政策。他說,特權雖說是保障馬來人,但馬來人反因獲特權的保障而不思進取,造成了懶惰和依賴的習性,長遠來說對普通馬來人的脫貧不一定有幫助。同時,郭氏也希望大馬政府應該用人唯才,不以種族作前提。郭氏為大馬這個他所深愛的國家獻策,極力為本國華人的不平而鳴!可惜胡申翁因巫統(大馬執政黨國陣的最重要成員黨)的壓力不敢放棄馬來人的特權政策,郭氏只好失望離去。

捐獻與風波

近幾年,郭氏又再次公開批評大馬現今仍實行沒有「新經濟政策」之名,但卻實質上是同樣的措施和方針政策。儘管郭氏反對大馬政府的不平等政策,但他仍應前首相阿都拉之請捐獻一億元予廈門大學在大馬建立分校。此所大學屬於國際大學,以英文作為教學媒介語,新型大學的設立可以協助大馬的高等教育走向國際化,由此可見他愛大馬之心不變。兩個月前,有傳聞報導說郭氏捐款予大馬民主行動黨(大馬的主要反對黨之一)作即將舉行的第14屆全國大選競選經費,這引來了大馬旅遊與文化部長納茲里(Mohamed Nazri)的激烈批評(按:納是巫統內知名的極端種族主義分子),說郭氏不感激國家過去提供給他創富的機會,現在卻像養肥了的一條狗反咬主人。納茲里的這番充滿種族主義的語言,引起了大馬華社強烈的批評和抨擊,認為納不僅污辱了郭氏,也對大馬的華人不敬,把華人當作狗(馬來人認為狗乃不乾淨的動物),郭氏隨即發書面聲明,否認有捐獻之說。有政黨人士與華人希望納能對郭氏和大馬華人道歉,但他拒絕。其實,郭氏在《自傳》內曾公開提到過去曾對馬華公會及巫統做過政治獻金。東南亞的商人,一般都是傾向建制派,很少支持反對派政黨,這是一種明哲保身的做法。相信郭氏了解現實情況,知道如何作政治取態。

多年觀察 提出建議

相對於大馬,印尼是一個更大的地區舞台。印尼華人數目約1,000萬人,但在全國人口的比率上只佔約3.5%。在蘇加諾(Sukarno)時代印尼已發生過數次排華事件,1965年蘇哈托上台後,華人的地位更不堪,政府取締華文的使用,關閉華校等倒行逆施的限制華裔政策,使許多華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中。蘇哈托倒台後,華人的地位才稍微好轉。印尼本國的幅員廣大,經濟上如有良策,國民生產總值有機會向上。印尼的經濟發展政策,主要依賴外國的大跨國企業,不重視本地華商企業。郭氏曾在印尼舉行的一個高端經濟會議上發言呼籲,印尼政府要多利用中小型華商的投資。他說,華人企業家即使缺乏政府的經濟資助,但仍是最具備商業頭腦的一群,他們的產品可以在「分銷鏈上起到了關鍵作用」。郭氏這項對印尼政府的呼籲乃透過他多年來在東南亞諸國家的觀察而得出。

他同時還建議,在推行資本主義時應建立一個「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的監督機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建議,因為缺少一個有效的監督機構,推行資本主義會出現一些膽大妄為或犯罪的現象。事實上,不是每一個東南亞國家都能建立此監督機構,有些國家取得好成績(如新加坡),但亦有一些國家或地區的華商因「不道德」和「無情無義」,毀掉了所在的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這是郭氏經過多年經商經驗和對各地的觀察後得出的結果。

《郭鶴年自傳》評析系列文章之四

本系列文章:

一個儒商的真誠告白錄:《郭鶴年自傳》評析

郭母的教誨與兄弟情

從集團內外透視郭鶴年經驗

郭氏的華人商業網絡和華商視野

侍母至孝的郭鶴年及郭母對他營商的影響

作者簡介:

饒美蛟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學士,美國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經濟學碩士,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工商管理碩士及西蒙菲沙大學(Simon Fraser)哲學博士。曾於70年代中在新加坡南洋大學任教,1977年回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任教,先後出任管理系系主任、商學院副院長,後亦出任 MBA 及博士課程主任等職。1995年任嶺南大學副校長兼香港商學研究所所長。主要學術專長為策略管理、合資企業及工業發展問題,已出版中英文專著(或編著)25本,論文逾150篇,散見國際知名學術期刊,包括多份管理學或國際企業領域的頂級學術期刊。

《郭鶴年自傳》評論集(I)資料

書名:郭鶴年經驗──《郭鶴年自傳》評論集(I)

編者:黃枝連、潘國駒、舒慶祥主編

作者:潘國駒、黃枝連、饒美蛟、舒慶祥、郭益耀、李錦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