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耀基:有大學方有大國

金耀基先生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着名教育家,對於中國內地教育的認識也很深刻,值得我們深思。在他看來,「大學的知識是世界性的,不只是屬於中國的。因此一定要放開眼光,有國際化視野」。
金耀基先生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著名教育家,對於中國內地教育的認識也很深刻,值得我們深思。在他看來,「大學的知識是世界性的,不只是屬於中國的。因此一定要放開眼光,有國際化視野」。
 

中大的遴選程序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條例,學校的最高治理機構是校董會。校董會主要是兩部分人士構成,部分是大學的教職人員,部分是社會賢達之士,包括一些企業家,因為他們也支持學校。社會賢達完全是義務的。校董會不管學術,只負責與學校行政有關的重要事務,擁有最後的權力,校長聘任要經過校董會通過。
 
香港中文大學的校長是在全世界遴選的。首先,校董會成立一個遴選小組,包括校董會的董事、兩名大學教員,有時還聽取學生的一些意見。遴選小組在確定校長的條件後,委託一個國際獵頭公司——哈佛找校長也是僱用這家公司——到全世界去找,初步選定十個人。
 
遴選小組經過討論,選出七位,專機邀請他們過來作演講,與師生見面,大家問些問題,看他(她)是不是有校長之才,有沒有做校長的胸襟。這個過程要差不多一年的時間,遴選小組最後確定一個人選報校董會。校董會一般都會批准,因為這樣遴選出來的人,校董會要反對很難的。
 
這和內地完全不一樣。內地大學校長還是任命制,是上級部門委派來的,一些大學校長還被任命為行政官員。大學是國家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大學管理得好,可以轉到別的上面去,這不一定是壞事。問題是,制度必須保證大學校長懂教育,要有一種專業精神。像美國一般是從這個學校到另外一個大學去,基本上是在教育系統裏。大學校長出身去擔任部長的不是沒有,比較少。
 
據了解,內地大學的官僚化傾向比較嚴重。例如,對於教育部搞的教學評估,大學非常有意見,但似乎沒有一個校長敢公開站出來反對,因為他們是上級部門任命的,體制決定了校長不是對下負責而是對上負責。
 
這是制度造成的不好現象。制度應該有一些限制,使得這類問題不出現。我認為未嘗沒有一些可以改善的空間,比如說是不是在教育部決定任命之前,要有一些獨立的委員會,委員基本上來自不同的大學,讓教授也有機會參與。另外就是大學本身的一些委員會,是不是可以有一些建議權?
 
哈佛大學,有20%多的教授是外來的。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美國的大學真正實現了學術是「天下公器」的理想。(By HBS1908 (Own work) [CC BY-SA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哈佛大學,有20%多的教授是外來的。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美國的大學真正實現了學術是「天下公器」的理想。(By HBS1908 (Own work) [CC BY-SA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世界是個大學

大學校長全球遴選,說明香港中文大學最突出的特點:國際化。
 
我們有一個基本前提,大學的知識是世界性的,不只是屬於中國的。因此一定要放開眼光,有國際化視野。
 
大學教什麼東西,差不多全世界都相同,只是看誰的水準高。即使是中國文學研究也要有世界的視野。大學的全球性就表現在這些方面。
 
跟國際接軌,是要跟世界上最先進的人和事接軌。不能說西方理論我們都不要承認,可能嗎?這是人類共有的東西,楊振寧拿了諾貝爾獎,也是在西方學術領域裏發展出來的。
 
所以,不要小氣地說這是美國的,那是英國的,世界是一個大學。西方中古大學原來有一個世界精神,巴黎的教授可以到倫敦去,倫敦的可以到羅馬去。
 
為什麼美國不容易沒落呢?最重要的是它有很多真正一流的大學。今天美國的大學仍然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而且數量最多,仍然在產生世界級的人才。
 
美國大學的學生來自全世界,都是最好的學生,而老師又是世界性的。像哈佛大學,有20%多的教授是外來的。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美國的大學真正實現了學術是「天下公器」的理想。
 
沒有自由的環境,就培養不到要創造新的知識,就需要培育活潑的、有思想的人。像蘇聯時代、中國文革時期,思想禁錮得不得了,後來出現了災難。("Cultural Revolution poster" by Source. Licensed under Fair use via Wikipedia -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Cultural_Revolution_poster.jpg#mediaviewer/File:Cultural_Revolution_poster.jpg)
沒有自由的環境,就培養不到要創造新的知識,就需要培育活潑的、有思想的人。像蘇聯時代、中國文革時期,思想禁錮得不得了,後來出現了災難。("Cultural Revolution poster" by Source. Licensed under Fair use via Wikipedia -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Cultural_Revolution_poster.jpg#mediaviewer/File:Cultural_Revolution_poster.jpg)

辦好大學需要學術自由 

 
英美對學術自治是非常重視的。香港中文大學雖然是在英國殖民地時期開始成立的,但是一旦成立以後,政府不再干預。是不是完全沒有影響?當然也有,但是不大。
我認為大學要辦得好,它天然要求學術自由、學術自主,因為它要做的工作需要更高的自主性,需要更多的自由。我認識的一些校長也不斷地在尋求怎麼樣保障大學的學術自主性和學術自由。學術自由是自由裏面的一個類別,特別是做學術研究,必須要突破很多禁區。
大學只是很多社會制度的一種,為什麼特別強調自主與自由呢?因為它從事的任務是要傳授知識,要創造新的知識,就需要培育活潑的、有思想的人,沒有自由的環境怎麼培養得出來?像蘇聯時代、中國文革時期,思想禁錮得不得了,後來出現了災難。
 
我看到,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中國內地的大學統統變成「毒草」了,令人痛心。
 
中國要發展,哪一樣不需要好的知識?知識哪裏來?得靠大學來創造。現在是一個知識社會,沒有一些真正的知識是難以解決實際問題的。現在知識主要來源靠什麼?是大學。知識生產或者創新的獨特性,要求大學要有很高的自主性,同時要有很高的學術自由。
 

從今天大學情形看30年後的中國社會

 
香港的大學,包括美國的大學,不是說沒有缺點。中國內地的大學在大發展中出現一些困難、困境更可以理解,有些是因為發展而出現的問題,有一些是不發展出現的問題。
 
法國有一位研究組織學的權威米歇爾問我:中國在這段時間發展那麼快,它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哪裏來的?中國在大發展中變成世界工廠了,需要不同層次的人才,完全靠外國嗎?不可能。完全靠海歸派嗎?怎麼可能!
 
嚴格講起來,中國內地大學在過去的二、三十年中已經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科技管理人才,所以使得中國故事能夠寫成。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是很難的。有一些西方人說「現在中國培養的科技人才比美國多幾倍」,這話對不對?沒有錯。但是以後真正要考慮科技人才的創造性,能不能有高度的科學技術修養。
 
說實在話,中國現在的工業還是比較低層次的。世界上沒有一個現成的最好的大學模式,但是有一些運作得好的制度值得借鑒。
 
今天已經運行着的大學制度,有很多東西有非常大的共性。我總覺得,大學與整個中國的發展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從今天大學的情形差不多可以看到30年以後中國整個社會的情形。沒有突然一下變化的,這不可能的。不是說中國所有的東西完全靠大學,但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是靠大學。
 
正是因為這些,人們對現在的大學批評非常多。比如說大學的學術造假、學術腐敗等現象,令人痛心疾首。如果這類現像出現多的話,就不能說是害群之馬了,這就是某些制度上的欠缺,我們要真正去思考一些問題,要優化,去弊存優。
 
(圖片來源:香港中文大學)
 
(本文刊於《財經》雜誌​​2011年05月08日)
 
原文刊於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刊登。
 

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