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文中,世代的「世」,是三個「十」疊在一起,表示30年是一個世代。
科技進步後,世代縮短了,2007年前,我們沒有iPhone、Kindle和Airbnb;2017年,人們已不能想像沒有手機和臉書的日子。2001年時,一個人基因體定序費用是一億美元;Hadoop出現後,現在只要1,000美元就可辦到。
當繁瑣的工作由機器人代勞後,人的時間就被釋放出來,如何善用這個多出來的時間是國家領導人要關心的。
人文及精神生活無可替代
社群網站使人不需面對面、眼神接觸就能傳遞訊息,但虛擬的溝通無法取代實體的感覺,長期的孤立會產生憂鬱症和其他精神疾病。這不但造成社會的負擔,也影響社會的安全。
曾有一位急診室的護士來信:「昨天救護車送進來一個路倒的年輕人,我問他緊急聯絡人,他說沒有;問他親人,他說沒有;問他朋友,他說沒有。老師,這個人活在世界上的意義在哪裏?」
這是好問題,人生要有意義才值得活,要找到生活意義,我們須用人的熱情去對抗科技的冰冷。政府必須大量投資在文學、音樂、美術、書法等人文素養,豐富精神生活,同時要貫徹終身學習,使我們永遠比機器人快一步。
靈活應變與同理心不可或缺
目前人比機器人高明的地方,在人情世故的應變和同理心。不幸的是,台灣因應人工智慧挑戰的政策尚未起步。
1月20日,我在台北市仁愛路三段某大飯店的三樓,宴請參加研討會的外賓。那天是星期五又下雨,高速公路壅塞,所以訂位者遲到了。沒想到,櫃檯小姐一定要我們報出訂位者的手機號碼才准進去。
這是不合理的要求,客人會知道誰是主人,但不見得知道訂位者是誰,遑論他的手機。其實櫃檯小姐手上有訂位者的號碼,她只要撥電話求證一下,但她不肯。「一夫當關,萬夫莫敵」,我們硬是被擋在門外,徒呼負負。
在科技時代主控生活
世代現在正以等比級數的方式在縮短,假如我們不善用我們彈性應變的長處,那麼被機器人取代是指日可待的。
我們必須趕快改變目前僵化的教學,從年輕人的人文素養着手,不然我們主控生活而不被其所控的機會愈來愈小,那時真的只有無可奈何地徒呼負負了。
原刊於《天下雜誌》,獲作者授權發表。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