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中國17年,中央對港政策出現過兩次重大改變。第一次是2003年50萬港人上街反對23條立法,出乎中央意料之外後,中央成立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由國家副主席曾慶紅擔任組長,全面領導中央對港政策。從那時開始,中央透過中聯辦及特首的定期詳細匯報,確保充分掌握香港情況。以便在有需要時指導或介入。2004年出任特首的曾蔭權,其治港的自主權力已比不上與中央領導層(包括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有深厚個人關係的首任特首董建華。
先有三權合作 後有白皮書
今天大權在握的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07年時以副主席身分接任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他於2008年訪港時,提出行政、司法、立法三權應該互助理解、互相支持。這個三權合作論好像是為香港未來變化敲響警鐘。
第二次中央對港政策的重大改變源自2014年6月國務院發表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白皮書發表後引起港人廣泛關注,包括法律界黑衣抗議。於是中央官員相繼澄清一國兩制政策沒有變、不會變。
從中央奉行法律須服務政治的立場看,法律條文及相關詮釋與政策方針及如何執行完全可以是差之毫釐、謬之千里的兩碼子事。白皮書要害之處有二。一是中央宣示擁有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和監督權。不少建制派人士指這說法沒有新意,因為根據國家憲法,最終權力歸中央是理所當然,而《基本法》亦明確賦予中央很多涉及管治和監督香港的權力(例如中央有委任特首和主要官員的權力、人大常委會有權釋法等)。其實關鍵不在中央擁有凌駕性的治港權力,而是中央在回歸時宣揚的港人自治、高度自治,變成現在的權在中央、隨時可用。這個政策改變對由中央委任及須向中央負責的特首當然產生極大的影響。現任特首梁振英,有多少不涉及國防、外交的治港政策或言行,是自己作主還是奉中央旨意,大家不妨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判斷。
白皮書另一個要害是拋出港人必須愛國的大帽子,連法官也不可除外。這個愛國論在2003年23條立法失敗後一度在港傳揚,後來演變成為上任特首曾蔭權承諾會推行的國民教育。2012年,學生、家長聯手反國教成功,加深中央對香港回歸、人心未歸的疑慮。這是國務院發表白皮書的重要背景。
落實白皮書的新政策
我認為中央是從兩方面落實白皮書展示的新政策。第一,只要認為有需要時,中央會全面直接或透過香港特首主導香港內部政策。第二,中央領導特區政府全面加強港人的愛國觀念,務求達致愛港必須愛國,愛國必須愛中央的目標。(雖然有愛國人士提出愛國必須愛共產黨,但我相信這不是中央今天的目標。)
白皮書發表後不久,人大常委會就普選作出非常嚴苛的8.31決定(2017年特首先篩後選、2016年立法會原地踏步)。這項決定顯示中央全面掌控香港管治的決心。佔領行動發生後,特區政府錯判形勢,濫發催淚彈,令局面幾乎一發不可收拾。從特首梁振英在凌晨宣布警方撤離現場顯示,中央全面接手反佔中,實行群眾鬥群眾策略,加上拖字訣,成功避免出動解放軍,和平清場。從中央敵我思維角度看,這個階段性勝利反映與反中勢力的鬥爭還未結束。這是有報道說國家副主席李源潮稱「好戲還在後頭」的原因。
今年梁特首的《施政報告》是白皮書發表及佔領行動完結後的首份報告。觀乎司、局長官員事後的劃清界線及前特首、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的高調支持,梁特首在報告引言中對《學苑》的港獨思維的批評應該是配合,甚至是來自中央的主意。(另一個中央主導的治港政策應該是突然叫停內地人來港投資的移民計劃。)
青少年軍是戰略性部署
相對無傷大雅的香港與內地締結姊妹學校和政府資助中、小學生往內地交流,急急成立的香港青少年軍卻是個重大的戰略性部署。這個中式制服團體由中聯辦主任張曉明、解放軍駐港部隊司令員譚本宏及特首梁振英做榮譽贊助人,特首夫人梁唐青儀擔任總司令。青少年軍的構思相信是以內地少年先鋒隊和共青團為藍本。為了符合港制,香港青少年軍毋須效忠共產黨。最吸引香港青少年參軍的地方當然是他們可以接受由駐港解放軍提供的軍事訓練。(除了步操,其餘訓練包容什麼軍事成分,希望梁唐總司令或其他港人主事者有需要交代。)在軍訓和其他活動期間加深青少年軍「報效祖國」的愛國情操,應該是整個計劃的主要目標。這支網羅全港小、中、大學生的制服隊伍如何招募會員,政府如何配合(例如指示或鼓勵學校參與),值得家長及社會人士關注。
面對今天一國高於兩制、愛國大過愛港、中央指揮特首管治香港的新形勢,港人如何自處?
年輕一代可以做的事
曾參與或支持佔領行動的年輕一代恐怕會繼續走上政治抗爭的不歸路,但他們必須慎防被人屈為港獨分子而乘機打壓。只求有機會分享經濟成果,事業前途有希望的年輕人,甚至不斷向下流的中產階層不會在今年《施政報告》中找到出路。他們唯有自強不息,在困局中替自己找上流的機會。經濟以外,他們應該關心香港政治形勢的變化。假如香港的自由和法治受到蠶食,例如港人被迫表態反對港獨(這是違反有權保持緘默的言論自由)或政府選擇性檢控(這是違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他們便須抉擇,是否挺身捍衛香港的核心價值,還是沉默認命。
少數持有外國護照或有辦法移民的港人(其中包括不少口頭愛國人士)會否積極安排後路,我希望政府可以從稍後的統計數字中看到端倪。現在政府希望吸引已經移民海外的第二代來港發展,我卻知道有不少已經在港工作多年的外籍港人第二代改變主意,認為返回外地養育下一代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最後提醒一句:現在香港有500多萬合資格選民,登記的只有300多萬,投票的不夠200萬。我呼籲每個希望香港原有的生活方式,包括港式自由和法治不變的香港人都會登記成為選民,然後在2016年的立法會選舉上,投票選出自己信賴可以維護香港利益的直選議員。這是最和平,最起碼的港人自保方法。
原文刊於《信報》網站,獲作者授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