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拿了一張英文剪報進來,氣忿地說,「英特爾決定不再支持國際科學競賽了,他們去年營收600億,辦科學競賽只要600萬,對他們來說是小錢。但是這個比賽從1942年至今,不知造就出多少人才,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在內。人類文明的進步是靠人才,現在說停就停,真是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可惡。」
的確,學生需要參加比賽才能激發潛力,因為人是遇強則強,沒有比較就易自滿。只是英特爾應該是有理由的,聽說它的總裁認為,這個競賽已偏向生命科學和生物科技,離他們的需求遠了,所以不是不辦,而是改變了方向。
奈何政府不動如山
現在他們要的是軟體開發人才,有興趣的是「數位自造秀」(Maker Faire)。去年參加這個秀的人數超過一百萬,參賽者不需要很深的科學知識,只要會動手做就可以。美國有個七年級學生,用樂高軟體程式(Lego Mindstorms)做出很便宜的盲人點字機,他本來是要去參加科學競賽的,後來覺得參加自造秀比較有利。果然得獎後,英特爾馬上宣布他們要投資點字機。英特爾每年都能從些參賽的作品中,找到值得投資的好點子,難怪它願意支持自造秀。
科技世界變化得很快,有時比女生的時裝還快。英特爾的改變其實不意外,因為企業的目的是賺錢,他們當然投資在最有利的領域,別人無權置喙。只是當企業已經看到世界趨勢的改變時,台灣負責人才培育的機構卻還是無動於衷,令人心急。
尤其我們的科技人才培育毫無章法,前幾天科技部宣布,要花兩百萬元送一個博士去矽谷學習,但是以前不就有個「千里馬」計劃嗎?後來呢?這種即興政策的成效很令人懷疑。台灣政策的制定似乎都未經仔細的評估,只要有人一高興,動念起來,就去做了。沒有想到每個失敗的政策,花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
最近台灣的貿易競爭力降到A級的最後一名,報告書上說,「台灣政府思惟僵化,政策未能延續,政治鬥爭不斷,人才嚴重外流,缺乏創新。」貿易的這些問題,完全可以應用在台灣人才的培育上,但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對這個我行我素、不動如山的政府,我們該怎麼辦呢?
原刊於《天下雜誌》,獲作者授權發表。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