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入摩──從無到有第一步

中國加入MSCI意味A股更好的融入國際金融市場,吸引更多國外投資者,有助於A股市場制度的調整與開放。

2017年6月21日,MSCI明晟宣布,從2018年6月起,中國A股將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ACWI(全球基準指數)。為緩衝滬股通和深股通當前存在的每日額度限制,MSCI初始計畫為納入222只大盤A股。基於5%的納入因子,這些A股約佔MSCI新興市場指數0.73%的權重。

MSCI指數是指由摩根士丹利編制的一系列指數,涵蓋不同的行業、區域和國家,主要包括前沿市場指數、新興市場指數、全球市場指數等。MSCI指數在全球範圍內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和認可度,廣泛作為全球範圍內經濟交易商、投資組合經理、投資顧問等專業投資人士的參考。2016年,全球有超過10萬億美元的資產和2000多家國際機構投資者以該指數作為基準,超過790支ETF以其為追蹤標的。此次MSCI明晟就將A股納進了新興市場指數(MSCIEMF Index)這個系列。

A股入摩阻礙重重

早在2013年,A股就入選「潛在升級市場觀察的名單」。但是隨後A股三度闖摩,卻都被拒之門外。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A股在停牌、QFII制度(Quantified Foreign International Investor)以及金融產品預審批制度上的問題。在15年6、7月間,A股大幅波動,大量上市公司停牌,最多超過當時上市公司半數。A股的隨意停牌會導致市場流動性的失衡,股票指數的嚴重失真,為國際投資者帶來極大的風險。此外,中國的QFII制度對機構的資格認定和資本的流動的嚴苛規定和限制也讓境外投資者望而卻步。而金融產品審批制度要求所有包含A股的指數金融產品(包括ETF)在上市交易之前都必須得到滬深交易所批準,這意味着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後,如果中國交易所不批準對MSCI新興市場指數掛鉤產品的授權,該類產品就會面臨交易中斷的潛在威脅。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A股國際化的進程。而今年,中國出台停牌新規,放鬆QFII制度監管和金融產品審批制度,為MSCI接納A股鋪平了道路。

融入國際金融市場

中國加入MSCI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首先,這有助於引進外來資本。MSCI背後有大量的ETF指數基金被動跟蹤,一旦A股被納入MSCI指數系列,就意味着全球的基金經理都將考慮調倉,買入與指數權重一致的A股。目前全球約有2.8萬億美元資金跟蹤MSCI全球市場指數,1.5萬億美元資金在跟蹤新興市場指數。按照樂觀估算權重(15%左右)來計算,預計將有超過2000億美元的資產將會流入中國A股市場。此外,加入MSCI意味着A股更好的融入到國際金融市場中,能夠吸引更多的國外投資者,也有助於A股市場制度的調整與開放。

市場逐漸走向成熟

總的來說,A股入摩對中國而言確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但其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A股雖然被MSCI明晟納入了新興市場指數,但5%的初始納入因子以及0.73%的權重對於投資者而言,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加之MSCI明晟方面目前並沒有公布具體的逐步提高A股納入比例的方案,短時間內加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為A股市場帶來的利好可能較為有限。然而,A股入摩確實是一個從無到有突破。引入國際投資者,讓市場面對更大的競爭,完善監管制度,能夠讓A股市場逐漸走向成熟。

莊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