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長在去年的《財政預算案》後,宣布推出「關愛共享計劃」,向合資格市民派發4000元,上周終正式派表供市民申請。不過,隨之而來的就是被批評申領資格繁複。是次派錢的要求是要香港永久性居民、無物業、無領取綜援,無需繳稅等,若市民已享有預算案中的寬減措施但又不足4000元,就可領取差額。我在去年的專欄已經指出這個建議天生不足,因為明顯不是原本預算案的一部分,而是事後採納的補漏拾遺措施。政府為回應市民對「三無」人士未受眷顧的批評所作出的回應,是全面不討好的急就章。
我更擔心這計劃觸及眾多不同的政策範圍,政府現有的架構所能處理有關龐大數據是分散於眾多互無從屬關係,所用儲存資訊系統各有不同,而處理各自數據的電腦系統更不能連繫。所以建議政府成立一個新部門妥善協調有關工作。
建立大數據系統
如今我們知道負責執行派錢的是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事務處的主要職責為本港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專設的資助支援、兒童及青年求學以及鼓勵在職家庭持續就業自力更新。事務處也負責推行在職家庭津貼計劃鼓勵自力更生支援跨代貧窮。
事實上,今次申領的資格與其他社會福利,包括綜援、繳稅及居民身分等資料均是環環緊扣,但這一切都非事務處有能力及有職權處理的。政府應切實考慮設立一個專職辦事處去建立一套大數據系統,將市民的相關資料統一管理。循這個理念,政府應檢視現在不同部門為不同政策目的所需要收集的個人資料,重新從便民的角度建設出一個嶄新的系統處理。這既可免卻大量行政人手,亦毋須重複收集及各自處理基本相同的個人資料,對日後處理申請其他社會福利、公共房屋、學生補助、交通津貼等等,更有莫大幫助。
有人或會擔心,建立大數據庫後的私隱問題。所有資料的收集及運用均是涉及公共事務,加上現時科技發展成熟,政府保證穩健而安全的網絡保安系統,是無可置疑的。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