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登場,這是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在貿易史上極為罕見。特朗普的保護主義大棒正讓世界貿易組織瀕臨癱瘓,而中國則昭告天下:準備接下多邊開放貿易體系主要維護者的擔子。
已故美國經濟學會會長金德爾伯格曾指出,美國戰後不但帶頭創建自由國際經濟秩序,並長期扮演世界經濟穩定者角色。在世界經濟出現危機的時刻,成為最終購買人(buyer of last resort)以及最終信貸人(lender of last resort)──在世界經濟步入蕭條時,維持市場開放,刺激景氣並擴大進口,為經濟提振需求;在國際金融體系出現系統性危機時,擴張信用為金融市場注入流動性。
特朗普現在準備透過保護性關稅,讓製造業重回美國,並試圖壓縮貿易逆差,這意味美國將逐步從最終購買人角色中抽身,如果沒有跟美國等量齊觀的巨型經濟體來填補這個角色,全球多邊開放貿易體系將很難抵禦保護主義。
從2015年開始,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中國穩坐第一大出口國。2017年美國進口總額為2兆3000億美元,而中國進口總額是1兆8000億美元,大約是美國的八成。不過,中國遲早會替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及最大的進口國。
美國享有絕對的談判優勢
最近,特朗普政府與加拿大及墨西哥重新簽署貿易協定,刻意納入針對非市場經濟國家(中國的代名詞)的「毒丸條款」。日後加墨兩國如果要與中國啟動自由貿易協定談判,華府可以擁有實質否決權。這是美國與中國進行長期貿易對峙的一招狠棋。
面對這兩個鄰居,美國享有絕對的談判優勢,加墨兩國對美國的出口依賴都超過七成。不過,出了北美洲,這個毒丸模式就很難複製。美國的亞太盟邦,對中國的貿易依賴程度遠超過對美國的,中歐貿易也逐漸逼近美歐貿易規模。這些國家都會拒絕在中美之間選邊。
今天中國準備承接世界經濟最終購買人的角色,不但是為了防止美國脅逼其他國家同步對中國採取歧視性貿易措施,也是為了在世貿組織發揮影響力,以確保未來全球多邊組織規則的修改方向,不會對中國經濟構成不利。
原刊於《天下雜誌》,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