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9月,香港大事是高鐵開行。香港西九高鐵站內,名為「動感號」的高鐵北向而行,拉動香港這個動感之都,走上新歷程。然而在高鐵正式運行之際,對這條高鐵應當有全新的認知,之所以說對香港高鐵的全新認知,一是回望過去8年乃至更長時間的風風雨雨,一是細品今天香港高鐵定名,一是放眼香港高鐵帶領香港走向的新時空。
香港高鐵定名有何寓意?
如果要更清晰地把握這條高鐵的來因去勢,細品高鐵相關定名,那麼會很有意思。圍繞香港有關的定名有幾個,首先是西九高鐵站,這個站的土地性質應該是在西九龍填海區,但以油尖旺的地理概念看,這個站更接近尖沙咀,也就是說這個站是在香港最繁華的鬧市。
以高鐵發展最快的中國內地論,高鐵終點站建在市區的不多,深圳福田站是開創性的一個,深新高鐵站打破傳統的南站北站定名法,直接用其新中心福田為名,而現在的站名給人以新區之意。
如果說站名定得繞了點,香港高鐵本身的定名,就恰如其分,香港當局給香港找了個對外揚名的稱謂動感之都,外地人香港人都認可,香港確實是經濟和社會充滿活力的地方,以此為香港高鐵命名,這種活力表現在香港新的運輸工具上,符合身份又寓意甚佳,用香港人的話來說是好意頭。
最重要的一個命名,則是這條鐵路線的命名。目前命名廣深港高鐵,後面還加香港段,那意思是這條線主營香港至廣州段運營。而相關的簽約,也是由廣東省政府出面來與香港特區政府簽。這種安排,於法於理,全部嚴謹合規,但於情來說不合。誰都知道,如果香港要到廣州到深圳,要加強粵港澳三地的相互通行,不見得需要那麼大的動靜來建這麼一條短短的高鐵。
而按中國鐵路定名傳統習慣,通常鐵路線以始發終到站來定名,比如京滬線,一看就知道北京首發上海終到,廣深港以距離論以終到論,都不是這條鐵路的本名,其本名在原中國鐵道部的規劃上很完整,京港高鐵,這既響亮又合規的名字未能用,遮掩了香港高鐵的戰略意義。
這些定名的種種考量,那些多番委曲求全,來自於過去8年乃至10多年的風風雨雨。說過去8年,是自2010年1月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正式開工計起。而更遠一點的計算,至少要從菜園村之爭算起。就說簡單點,高鐵開工後的建設過程中,技術難題、工程延誤、撥款申請受阻、一地兩檢政治爭拗,大風大雨,從未間斷。
風雨終於過去,高鐵終於要開行,這時爭拗也被逼放下,反而到了重新認識香港高鐵意義之時。
香港高鐵的政治戰略意義
中國建高鐵,雖然有時會從經濟發展上作出傾向,有時會向地方主義略作讓步,但總的來看,那真的是有戰略規劃的。香港高鐵對香港,對中國都有諸多意義,而高鐵通常被視為戰略性交通設施,當然是因其具有多重戰略意義。以今次香港高鐵通車而論,除了經濟戰略意義,自然還有政治戰略意義。
一條條高鐵建成,很少人講政治戰略意義,但香港通高鐵不同,至少跟深圳珠海廈門這些經濟特區通高鐵不同,其具有的政治戰略意義,用3個字可以道盡,叫「車同軌」。
中國是個幅員廣瀾、民族眾多的國家,在這樣一個國家把一個個地方串起來的,過去是公路,現在是鐵路。中國公布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勾畫出「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就是以網格狀的高鐵線,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串起一個個的城市圈,由之體現國家的統一。
在「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上,其中一條叫京哈—京港澳通道,那是北起東北三省省會哈爾濱,經長春、瀋陽到北京,然後再經中原大省省會石家莊、鄭州、武漢、長沙,到華南的廣州、深圳、香港。現在鐵路部門將香港通車的這條鐵路廣深港鐵路香港段,實在是小家子氣,埋沒了香港高鐵直抵北京,再透過其他骨架東進西出的氣勢,當然同時把中國高鐵政治戰略意義也給埋沒了。
香港高鐵的經濟戰略意義
香港高鐵的經濟戰略意義,我們不看那些具體的經濟效益,而只看與戰略有關的,是能源戰略的改變。香港是國際性交通樞紐,但客運主要靠空運的民航機和陸運的汽車,在能源上也就是說靠的是燃油和一小部分天然氣。高鐵主要消耗電力,又具有超過客機的巨大運輸能力,在替代石油製品能源上,對香港來說是一大進步。
更重要的是,香港人乘高鐵不是去深圳和廣州,而是進北京或去更遠的地方,以到北京2,000公里左右算,未來香港人北上和國內運輸,會有相當數量的乘客選擇高鐵,這是香港能源戰略型的一大推動。
到最後一句簡單的話,就是高鐵令香港一步接入25,000公里中國國家高鐵網,國家收獲了統一象徵,香港收到中國南方海、陸、空交通樞紐新地位,透過高鐵而動若脫兔。
本文由《亞洲周刊》授權零傳媒《獨家》微信帳號發布,本社獲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