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許金融分析師公開試真的很難考嗎?

成功非僥倖,往往是經過長年累月的努力才達到,制定合理的計劃,然後不論陰晴持續地每天跟隨計劃前進,過程中需要的不是一個聰明的頭腦,而是自律、耐性和堅持的品格。

由於筆者所任教的商學院課程為CFA認證大學畢業課程,因工作需要,每年都會幫助金融系學生考CFA(特許金融分析師)公開試,替學生申請相關獎學金,以及在他們溫習過程中提供輔導。

CFA是眾多公開試中其中一個最難考的,每屆合格率不到一半,就在剛過去12月份的考試中,學校總共有四位學生報考,其中三位是成績優良,在我眼中比較聰明。最後一位學生卻是成績較弱,雖然在過去上堂出席率很好,卻都是坐在最後排角落,從不回答問題,也不會發問,我幾乎沒有察覺他的存在,直到看他考試卷,答題也是比較差。所以當他跟我說想報考,我立刻建議他不要考,原因是我認為他根本沒機會,不想他浪費報名費。要知道報名費也不便宜。但他卻十分堅持,我心想作為老師總應該鼓勵學生,就算他真的失敗,也算是一個經驗讓他知道要考取功名其實不容易,總要下點苦工。在大概半年的溫習時期,他也只是問過我數條非常簡單的問題,讓我更加堅定認為他一定失敗告終!

最後考試結果出來後,他居然是我們唯一通過考試的考生!我相信從他的經驗裏我一定能找到一些關於讀書成功的秘訣,所以我約他喝茶,跟他聊了一個下午,他的分享很有啟發性,我想結合我的讀書教學經驗跟讀者分享一下。

智商?勤力?

過去有不少學者研究關於學業成績的成功因素,相信不少人認為智商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關鍵,可惜的是人類智商分布在統計學上成鐘形曲線,亦即是說特別聰明的人是少之又少,大部分人的智商都差距不大。當然除了先天因數外,後天努力也非常重要。但到底哪一個才較重要?賓夕法尼亞大學在2005年做過一個追蹤140位中學生的長期性研究(註1),結果顯示自律要比智商重要很多,其中在解釋學年最終分數差異,自律要比智商重要超過兩倍。

即是說只要能鍛鍊出自律的品格,我們每一位都可以成績優異。關鍵是怎樣讀書才算是自律。美國著名管理學家Jim Collins在他的著作Great by Choice中提到一個真實故事(註2),在20世紀初期有兩隊探險家,互相競爭首先到達南極,他們計算過大概每天平均能前進20英里,A隊伍的策略是在好天氣的日子,把握機會儘量行走更遠。在風雪的日子留在帳篷裏好好休息,保留足夠體力在好天氣時快速前進。B隊伍採取相反策略,無論天氣是好是壞,也保持每天前進15-25英里。天氣好的時候就算體力足夠、狀態大勇也要忍着不要走太多。相反當天氣惡劣,卻要冒着風雪苦苦堅持走一段距離,無論A或B隊,他們都付出相當努力,只是在策略方面有所不同,最後到底哪一隊取勝?答案是B隊。

周詳計劃是成功的開始

我相信學習也是一樣,關鍵是做好計劃,然後緊貼計劃,不要落後也不要超前,每天都要盡量保持進度跟計劃一致。說到努力堅持,大家可能腦海出現一個寒窗苦讀,晝夜不眠的莘莘學子模樣,但正確的做法卻是相反。就以CFA level 1考試為例子,準備時間一般需要300小時或以上,那你先要計劃每天花多長時間溫習,要記住不能過分進取,當然每天要有適當壓力,但卻不能讓你過分辛苦,讀至頭昏腦脹,宗旨是在正常情況下能相對輕鬆完成每天進度。

筆者今年初第一次參加長跑比賽,在準備比賽練習時,嘗試以最快速度跑,以為愈拼勁,進步就愈快。當我以四分速跑,發覺沒到五分鐘心臟已經跳到好像爆炸似的,呼吸上氣不能接下氣,腿部肌肉發軟。無論意志是多麼堅強,無可奈何身體機能支持不住也要停下來。後來才知道長跑要進步,其實絕大部練習時間跑速要維持在一個慢的狀態,慢到一個地步是要忍着步速刻意慢下來。聽起來有些矛盾:如果你想比賽跑得快,練習時候就要跑得慢。當一天復一天的堅持慢跑,過了一段時間嘗試快跑10公里,發覺時間要比之前快很多,原來進步秘訣就是當你每天一步一步向前走,不經不覺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你已經跟以前不一樣了!

其實進步不需要一股蠻勁、不顧一切、沒頭沒腦的向前衝,更需要是細水長流的恆心耐性。我相信讀書也是一樣:我們不是100米短跑,而是跑馬拉松,要先制定一個系統性計劃每天能相對輕鬆完成。我建議每天讀大概2.5小時,最長不要超過3小時,這樣的情況下,每天也有足夠的時間放鬆休息,讓頭腦保持清醒,心情也不會因為長期讀書壓力下感到沮喪。一星期留一天休息不讀書,好讓這天找找朋友娛樂放鬆。當你有足夠的休息和娛樂,才能堅持長期讀書過程。

當你計劃好每天讀的時長,和每星期的天數,下一步就要知道自己的學習速度:每天大概能完成多少頁。你可以首先嘗試溫習一個計算類的題目,如Quantitative Methods,先學習兩三天,然後計算出自己每天大概能溫習多少頁。然後簡單做一個除數:所有書本總頁數除以每天溫習頁數,就知道自己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完成計劃,,但我會建議在這基礎上再加2至3星期,以防在這段時間有預料不到的事情發生耽誤進度(如生病)。現在你就知道考試前多久開始溫習。當然現在有很多考生倚靠看教學視頻為主要學習方法,那計劃方法也是一樣,根據自己每天能看多長視頻和練習題目所需時間去做計算。一般來說,考生至少需要300小時以上準備時間,大概預留六個月時間溫習。溫習過程無可避免會遇到一些自己不能理解的部分,就算怎樣閱讀也想不通,所以一定需要一個導師,能夠在你需要時提供幫助。

我不相信這個世界有很多天才,也不相信讀書可以臨急抱佛腳,例如一星期通宵達旦讀書就能過關。成功非僥倖,往往是經過長年累月的努力才達到,制定合理的計劃,然後不論陰晴持續地每天跟隨計劃前進,過程中需要的不是一個聰明的頭腦,而是自律、耐性和堅持的品格。《聖經》說:「懶惰人哪,你去察看螞蟻的動作,就可得智慧。螞蟻沒有領袖,沒有官長,沒有君王,尚且在夏天預備食物,在收割時儲存糧食。」

註1:Duckworth and Seligman. (2005) “Self-Discipline Outdoes IQ in Predicting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Adolescents” Psychological Science

註2:Collins J, Hansen MT. (2011) Great by choice: uncertainty, chaos, and luck – why some thrive despite them all. New York: HarperCollins

周建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