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香港──童年小露台

童年,總有叛逆的時候,而家中的小露台,帶給我一生絢麗的色彩!

是五十年代吧?我家有個小露台,大概只有三呎來闊,三四呎高吧。母親恐防我們攀爬危險,找到街坊鐵匠打做高一點的欄河(欄柵),連曬衣設備。

露台添置欄河

後來長大一點問母親花了多少錢,她好像說是五十五元,當時感到昂貴,但很欣賞她的心意。鐵匠兩在露台外壁打孔穿過鐵枝,但露台壁約厚半呎有多,打幾個洞,用手鑿,打得很辛苦。打了一整天,把洞打好便收工,沒有再做工程。工人走了,我剛夠高從洞口看到街上的世界,很高興,很雀躍,忙告訴母親。她笑笑,卻千囑萬叮叫我不要攀爬。後來工程完了,洞口填補了,眼睛卻可以平視望出露台,喜不自勝,也趕忙告訴母親。她也是笑笑,隨口說:「你長高了!」

位於高街和西邊街交界的志仁書院。正面對着救恩堂。
位於高街和西邊街交界的志仁書院。正面對着救恩堂。

觀看名人上山儀仗

我們家居三樓,面對大街,小露台為家人帶來許多樂趣。一家兄弟吃完晚飯,愛齊齊一起取來小櫈、跪上小櫈倚着露台看街景,閒話家常。有時賭賽汽車往上走多還是往下走的多,看誰有眼光。更喜歡的是遇上往薄扶林永別亭出殯的儀仗隊,趕忙跑來一起倚欄觀看,可說從不錯過。有一次出殯的儀仗隊有着數不清長長的樂隊,穿着不同鮮明制服,手持中西樂器一隊隊吹奏,煞是好看。還有多人抬着一個長長的擔架,足足有三四間鋪位長,上蓋紅色長布帳,不知是什麼。後來是一堆一堆的送殯人群,閒閒蕩蕩,直上永別亭。這送殯陣容走了差不多一小時才走完,是見到最堂皇的一次送殯行列,後來聽說是上海聞人杜月笙的送殯行列,陣容之盛,可說無出其右。

筆者於六十年代為小小弟在露台拍攝照片。背景為李陞小學。可見露台上加建之小欄河。
筆者於六十年代為小小弟在露台拍攝照片。背景為李陞小學。可見露台上加建之小欄河。

在露台學口琴賞豪雨

小露台還帶來不少珍貴的童年記憶。當時壓路車少見,聽到隆隆的路過聲,都呼引屋中小孩觀看,算是大開眼界的珍貴機會,樂此不疲。大哥許多時候都叫小兄弟飯後在小小的露台閒話,說東說西。一次他說手中的石筆可以在石版上寫出紅色、藍色、綠色來。我們都不信。他終於動筆了,在石版寫上紅色藍色綠色六個字來,我們都啞口無言,佩服大哥的聰明。五弟比我聰明,他懂得吹口琴,便叫他教我,我便是在露台跟他學的。學懂後,多時在露台練習。免騷擾他人。現在許多人還不知道我懂得吹口琴的。有了露台,把門關好便自成一角,我愛獨在露台看晚霞,原來天天不同。更愛在露台看下雨,大雨淋漓,靜靜的街上空無一人,豆大的雨朿衝到地面,反彈像一株株禾秧,配着特別清新的空氣和沙沙的雨聲,很美,很有詩意,這些情景從第一次見到便令我陶醉。

位於山道中正中學。拆卸多年。
位於山道中正中學。拆卸多年。

小販沿街叫賣的日子

我們也愛在露台上看小販賣飛機欖,小販沿街叫賣,可以徒手把欖子擲到三四樓,很準確,極少失手。買欖者把零錢從露台拋下,無需往返走動,便完成一宗交易。當時夏天也有布販沿街叫賣綢布。布販一人托着幾疋綢布,一人拿著扇子擋太陽和扇風,沿街大叫:「賣綢嚟!賣綢嚟!」聲調像唱歌。每次聽到叫賣,便知道夏天來了。我問母親為什麼冬天他們不來,母親說冬天的布太重了。不知她說得對不對。現在仍是懷念當日的叫賣聲,當日的叫賣聲中,不知道為什麼,總是給人一種悠閒、可愛的感覺。

還有二次大戰後初期,謀生不易,有些人入夜後沿街叫賣麵包。午夜叫賣都是一般人應入睡的時間,「菠蘿包!…….新鮮麵包!」聲調總是低沉拖長,現在還感到那種蒼涼沉重的聲調。姊姊問准父親,便從露台叫他們上來。打開方形大鐵(銻)盒的蓋子,見到熱騰騰的麵飽,垂涎三尺,睡意全消。買兩三個全家一起吃,滋味無窮,心中充滿感謝,究竟當時可以吃的機會真不多!

高街笏臣夜校,位於民居。結業多年。
高街笏臣夜校,位於民居。結業多年。

人生第一次叛逆

可愛的小露台還有我人生第一次的叛逆。父母都嚴囑不准玩火,不准劃火柴。我卻找到機會獨自一人在露台擦火柴。左手拿着盒子,右手拿着火柴,鼓起無比勇氣,「喀」的一聲,閃出火光,一陣驚喜,一陣害怕。原來還發出一陣焦臭味,立時驚恐起來,想到母親會知自己玩火,難逃罪證,擔憂了一會,沒人發覺心情才穩定下來,從此再不玩火。

童年,總有叛逆的時候,而家中的小露台,帶給我一生絢麗的色彩!

戰後香港復甦回憶系列文章

戰後初年的香港

身在福中──戰後街頭多辛酸

舊香港──童年小露台

楊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