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為何不加入政黨

經濟學家相信的,主要是如何令社會運行更有效率。至於社會在經濟增長後,要如何分配獲得的資源,就是政治學者或者政客的問題領域了。

今天想談談經濟學家參政的問題。在香港,很多政黨都有學者參與,但大多為政治學者或者社會學者、社工等,罕見經濟學者在政黨當中十分活躍。當然,也有些經濟學者參政,但大多會參加中間派的政黨,採取溫和路線。至於經濟學者的政治立場,則鮮有非常極端,即於政治光譜上,不會很建制或者很民主。為何會出現這情況呢?我本人也是經濟學學者,故此,可從自己的角度探討一下參政問題。

理性思考與政黨理念違背

我認為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有數個:第一,經濟學者都受過很嚴格的正統經濟學訓練,當中牽涉很多數學、推理的因素。這些訓練使經濟學者較為理性。在香港的政黨,不論建制或是民主派,都講求理念或者利益,以此二者為先。對一項事務中的運行邏輯或者理性分析,政黨卻未必會放在首位。如果經濟學者參與政黨,每當有重大社會議題出現時,必須從政黨的利益和方向出發,在公共領域表達意見。這就會和我對於理性分析的要求相違背,過不了自己的一關,自然不會參與政黨。

另外,經濟學家可能會有自己的政治信仰,但大部分信奉的是效率。完成一件事的方法會有千萬種,而經濟學家則會選擇最有效率的方法,從而減少社會浪費,最大化資源利用的效益。故此,經濟學家推崇的是效率和經濟增長,至於社會分配的議題,每個經濟學家都會有不同分析,然而在有關效率的問題上,則多數意見一致。

當身處在一個政黨中,黨員對於社會的分配效益問題自然有所取態。例如,民主派可能會認為需要爭取民主,從而獲得更多社會福利。可是,很多經濟學家卻未必相信這種看法,要謹記,經濟學家相信的主要是如何令社會運行更有效率,至於社會在經濟增長後,要如何分配獲得的資源,就是政治學者或者政客的問題領域了。

承接剛才的例子,很多經濟學家都不相信民主的政治制度可以帶來經濟增長,這是因為每個國家,甚至每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模式都不同,未必推行民主才能夠獲得更好的效益──有時候民主反而會拖了社會和經濟的後腿。

由於以上原因,香港很少經濟學家牽涉在政治當中。

原刊於《頭條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莊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