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人生中最大的成就是甚麼?」──這道難題,正是演藝戲劇學院校友鄭至芝在十大傑出青年選舉甄選面試中被問及的首個問題,讓她腦袋頓時空白。究竟是成立自己的劇團iStage? 是憑《海倫.凱勒》獲提名香港舞台劇獎的「最佳女主角(悲劇/正劇)」?還是近年積極參與展能藝術活動,以表演藝術回饋社會?答案通通都不是。謙虛的她甚至覺得自己的人生談不上有甚麼成就。「那刻我想到朋友、同事們為了這次傑青選舉而給我寫的推薦信,內容令我非常感動。於是我便回答,我人生中最大的成就, 就是身邊有很多信任、支持我和愛我的人。」
熱愛戲劇 同行共勉
「愛」對鄭來說,是人生最大的推動力。訪問中每次提到在演藝學院就讀時,與老師和同學們的點點滴滴,感性的她還是會動容得眼淚直流。「畢業那天,師弟師妹們都會歡送畢業生,我記得那天我更哭至流鼻血!因為實在太捨不得大夥兒,那幾年見他們的時間比家人還多,大家都因為對戲劇的熱愛而聚在一起,無條件付出。」
演藝事業的路艱難,她深信能一起走到今天的同行全靠大家互相支持,就算是已經離開了表演藝術行業的同學,他們多年的感情依然維繫着。今天想起這些往事, 也讓她哭笑難分。「前年我的師兄黃龍斌(戲劇學院講師)為學院執導《仲夏夜之夢》,看到他毫無保留地教授學生,讓我非常感動。當年經常戲弄我的師兄,今天已經成為老師,戲劇的知識和熱愛傳承下去。」
戲劇學院創院院長鍾景輝博士在課堂和演出排練時以言簡意賅、鼓勵性的方式指導她,讓她終生受用。
演藝學院在她的人生來說,就是如此重要的地方。傑青面試翌日,身在韓國準備《獨坐婚姻介紹所》演出的她,收到了獲選的通知。冠上了「傑青」的榮譽後,接獲訪問的邀請,她還是希望回到母校進行, 與演藝學院上下分享這份喜悅。
推廣展能藝術 領悟溝通技巧
近年她致力推動傷健共融,多次與香港聾劇團、香港失明人互聯會等合作,以及為失明人士進行戲劇教育、錄製廣播劇等。假如再問她一次,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甚麼,也許就是踏出參與展能藝術活動這一步。
「能夠通過表演藝術,讓不同階層的朋友展現不一樣的人生,對我而言是很大的恩賜。」透過與傷健人士合作,也令她體會到自己的不足。「我以往覺得自己的說話和表達能力不俗,但與失明人士合作後,參加者年齡由3至60歲也有,我才明白要運用更多的技巧及更仔細地表達自己。例如單向受眾說『你』,他們根本不知道我跟誰對話,促使我要想辦法和大家溝通。」
不斷求進 藉表演藝術宣揚愛
超越自己,而不與別人比較,正是鄭的座右銘。傑青名銜最初為她帶來壓力,擔心會辜負別人對她的期望。「後來與其他幾位得獎者交流,得知大家原來都有着同一理念,希望日後有更多服務社會的機會,令我明白未來的路並不孤單。」她與其他幾位傑青得獎者正籌備一些合作,而她亦計劃在戲劇上開展共融系列,繼續以表演藝術宣揚愛。鄭寄語一眾劇場工作者:「戲劇的路並不易走,但希望大家會堅持下去。因為在戲劇上學到的東西,始終終生受用。」
原刊於《演藝通訊》,本社獲授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