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需要干預經濟發展?

消費不足難以增加收入,結果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不能繼續發展。經濟學家凱恩斯建議政府增加支出,來吸收收入的增加。但經濟學家米爾頓·佛利民相信市場經濟能夠自動的運作,推動經濟的發展,不需要政府干預。

前一篇文章我討論了增加貨幣供應量的經濟效應。該文章的內容是根據經濟學家米爾頓·佛利民(Milton Friedman)研究的結果。我的老師佛利民是一位十分著名的經濟學家。在20世紀上半期,世界上最著名的經濟學家公認是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930年代初期美國經濟發生大不景氣。凱恩斯著的《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是對大不景氣的一個重要的解釋。在20世紀的下半期世界上最著名的經濟學家是芝加哥大學的佛利民和MIT(麻省理工)的保羅·薩繆爾森(Paul Anthony Samuelson)。在這一篇文章我將討論佛利民對經濟學一些其他重要的貢獻。

增加政府的支出吸收收入增長

1976年佛利民獲得經濟學的諾貝爾獎,表揚他對解釋個人或全國消費數量的貢獻。早在1957 年,他發表了解釋消費數量的重要著作A 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這本巨著倡議一個重要的理論來解釋消費數量。根據凱恩斯的理論,決定消費的變數是收入。當收入增加,消費便會增加。但是消費與收入的比例會減少。這個關係合符美國的經濟數據。如果這個關係存在,當一個國家經濟發展以後,國家的收入增加,國家的消費量雖然增加,但是消費與收入的比例減少。這便是說,消費不足以吸收收入的增加,結果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不能繼續發展。一個挽救的辦法,是由政府增加政府的支出來吸收收入的增加,這也是凱恩斯的建議。

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主張政府扮演經濟舵手的角色,透過財政與貨幣政策來對抗經濟衰退,乃至經濟蕭條。(Wikipedia Commons)
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主張政府扮演經濟舵手的角色,透過財政與貨幣政策來對抗經濟衰退,乃至經濟蕭條。(Wikipedia Commons)

佛利民對市場經濟的運作很有信心,認為市場經濟能夠自動地繼續發展,無需政府干預。根據他的理論,當一個市場經濟發展以後,如果我們能把收入的數量準確地計算,支出與收入的比例是固定的,約等於90%。家庭每年的收入變動有種種原因。好比在某一年主婦要生孩子,不能工作,當年沒有收入。但是該家庭當年的消費不會因而減少。根據佛利民的理論,一個家庭當年的消費不是由家庭當年的收入,而是由這家庭的持久收入決定的。支出與持久收入的比例是固定的,約等於90%。換句話說,消費與持久收入的比例是固定的,約等於90%。

1954年筆者在芝加哥大學寫博士論文,題目是〈美國汽車的需求:一個耐用品需求的研究。〉同時參加了佛利民開設的研究生討論班。有機會把論文研究的工作在討論班報告。解釋消費品的需求,不論是耐用品或非耐用品,最重要的變數是收入。但是根據佛利民的理論,適當的收入變數是持久收入,不是當年收入。在我的論文,我嘗試把當年的收入和持久收入,來解釋美國汽車的需求量,發現持久收入是一個比較當年收入更適當的變數,來解釋美國汽車的需求量。

市場經濟能自動運作

佛利民相信市場經濟能夠自動的運作,推動經濟的發展,不需要政府干預。1930年代美國經濟發生大不景氣,不是因為市場經濟的運作引起經濟的不穩定,而是因為政府不良的政策干預市場經濟正常的運作。當然,經濟發展的速度不是每年相同。但是每年少少的波動,我們應當讓它發生,不要用短期變動的政策來干預它。如果政府把支出變動來調整短期的經濟波動,結果反而增加了波動。因為政府無法預知政府支出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佛利民主張用貨幣政策來調整經濟的波動。貨幣政策的工具是貨幣的供應量。因為政府也無法預知貨幣供應量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所以政府應當把貨幣供應量平穩地增加。增加的速度應當比GDP增加的理想速度略高一點。因為當GDP增加,居民對貨幣的需求會同時增加。貨幣的需求彈性稍高於1,也就是說,當居民的收入增加10%,他們對擁有貨幣的需求要比10%稍高一些。如果我們要把GDP每年增加2%,適當的貨幣政策便是把貨幣每年增加的速度定為稍高於2%。這個佛利民的倡議,被世界很多國家接受了。這是佛利民經濟理論影響世界各國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例子。

記得有一次佛利民訪問台灣,與當時台灣的中央銀行總裁俞國華會面。俞國華詢問他對貨幣政策的意見。佛利民的回答是應當把貨幣的供應量每年增加的速度平穩下來。這便是說,俞國華總裁和他的幹部不需要動腦筋,只是需要建立一個政策,把貨幣供應每年增加的速度決定下來。佛利民主張政府應當建立一個健全的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建立以後,政府應當讓市場經濟自由運作,不要干預。政府唯一的經濟任務是維持市場經濟的正常運作。

 

鄒至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