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有個叫「掩耳盜鈴」的寓言。這個寓言,在今日香港,有個新版本,由特首林鄭月娥創作,叫「瞇埋眼咪睇唔到囉」。
事緣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將於下月舉辦的《基本法》研討會中,作專題演講,教育局邀請學校直播此一演講,有人說這是強逼學生看直播;林鄭否認強逼,因為:「瞇埋眼咪睇唔到囉」。林鄭要香港學生瞇埋眼,實在太愧對中國這條已經擦亮了眼的巨龍。更何況,耳朵是不設防的,若學生不想聽,是不是要帶備耳塞?學校直播國家重要官員的演講,學生居然奉命閉目塞耳,真是一大奇景!
心尚未回歸 在上位者掩耳盜鈴
為甚麼會有這個現代版的掩耳盜鈴?因為香港人的心,有很多仍然未回歸。為了提升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教育局自然要加碼推行國民教育,於是,就有了學校直播李飛演講的戲碼了。
回歸20年,香港人,尤其是年輕人,對國民身份認同,仍然偏低。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在愛國教育上,居然得出這樣的結果,壞就壞在這種只重法理的硬銷之上。
歷來改朝換代,都有一些不服新政權的遺民。伯夷叔齊恥食周粟,寧願餓死首陽山,他們的氣節,一直都受人稱頌。身份認同帶有強烈的感情因素,不單純是法理的事;因此,要人心回歸,只能攻心,尊重香港人的感情。
最讓香港人困惑的是,100多年以來,香港一直是英國的殖民地,期間,香港人從來都不是中國的國民;然後,一個叫97的大限到了,一覺醒來,忽然就做了中國的國民。這一個轉身,身份是轉了,但情感上,很多人還未來得及轉過來。於是,「到處惶恐爭探問,問我是誰?」上下求索,終於問出個最折衷的答案:我是香港人,讓我做香港人就好了。本來,97前,英國不認我們是國民,中國也不能給我們國民身份,就這樣,妾身未明的過了好多年,我們都已經習慣了香港人的身份,為甚麼現在就不能簡簡單單的做個香港人就算了呢!很可惜,這個不是香港人說了算,形勢比人強,就像張愛玲小說中女主角的話:我們回不去了。只做香港人的日子,已經回不去了,無論喜歡不喜歡,香港人還是要兼任中國人。這個問題,還是要繼續糾結下去。
國民身分認同不能強逼
國民身份認同,有人視作等閒,但有人卻難以釋懷,長期鬱結下,一有機會,就會盡情宣洩,球場噓國歌的事件接二連三的發生,是勢所必然的。
對於有人不認同中國人的身份,自認愛國的人會責問:中國現在很不錯呀,又有錢,又強大,哪一個國家不給面子,做中國人有甚麼失禮?這樣的問題,就如同問祝英台,馬家有財有勢,你因何嫌棄馬文才,卻為那個窮鬼梁山伯而死呢?又如同問賈寶玉,黛玉雖然是你的至愛,但寶釵也很好呀,又美又賢慧,你何苦要出家當和尚呢?你說,他們會不會答你!這樣的問題,只顯得提問者不知道甚麼是愛,不明白愛是不能勉強的道理。
聖經雅歌:「不要驚動,不要叫醒我所親愛的,等他自己情願。」愛,連上帝都說不要去勉強,那國家又為甚麼就不能讓人心甘情願地去愛她呢!換一面旗,就立即移情別戀,這是哪一門子的愛!
國有國法,國民守法,是當有之義,無論這個法我是否喜歡,為了社會秩序,都必須遵守。但愛國與守國法,是兩個層面的事,愛國應該是發自真情,而感情需要培養,不能強逼,一強逼,就只會令人反感,起了反效果。
家國之愛,如捏陶泥,「將咱兩個,一起打破,用水調和, 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香港人與中國人,血脈相連,本來就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當有人說我是中國人的時候,他口中的中國,是包含香港的;同樣的,當有人說我是香港人的時候,他口中的香港,也不能與中國分割開來。中國人與香港人,並不對立。
這世間的問題,有些可即時解決,有些不能;很不幸,香港人國民身份認同的問題,屬於後者。就現時的情況來說,只能說此題無解。昔日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就是用了「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方針,終於令孟獲心服口服。隨着歲月遷移,當香港人真切感受到祖國真能以德服人,他們的心自然會軟化,到時候,這個問題就會自動消解,不再需要解決了。
有容乃大,期望為政者暫且瞇埋眼,對前朝遺民的一些情緒宣洩,能忍則忍,對香港人的國民身份認同問題,實行以拖待變,總好過藥石亂投,多做多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