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繁昌:大學排名難顯香港學府優勢

陳繁昌指出,未來要有創業成功榜樣,家長便也不應逼小朋友讀「神科」,因為每個人心中的「神科」都不盡相同。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教授及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在灼見名家三周年論壇「2018施政新思維」上,討論教育新視野。陳繁昌認同騰訊主要創辦人陳一丹所言,香港需要有人認同教育不是急功近利的看法,精神支持固然重要,物質支持同樣重要。

學生抗拒科研科目是本土科創癥結

較早前公布的QS全球大學排名,「第一、二是新加坡,之後就韓國科技大學,北大清華復旦等內地大學,世界轉變很快,不久將來,中國內地會進步得很快。」香港的國際地位在QS排名中反映,香港在亞洲大學中,數間名列前茅,成績固然值得欣喜,但陳繁昌直言,世界轉變很快,不要盲目相信排名。「若不只看數字的話,香港的優勢是國際化、研究成果佳、制度好。當然亦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例如缺乏工業的資助,師生比例差較大,大學聲譽雖好,但始終難與牛津、劍橋、哈佛、耶魯比較。」

另外,陳繁昌指出,香港的教育制度值得讚賞。同時也有不足的地方,例如師生比例差較大等;惟制度比較年輕,沒什麼歷史包袱。香港有一帶一路和大灣區的優勢,擁有其他地方沒有的機遇。他坦言,當中最難得的是人才。「大學的目的在於培養人才、創造知識。當人才有新想法,資源自動會來。我們應對香港有信心,亦不要沾沾自喜。」

談及創新科技,陳繁昌認為,政府角色有幾個方面,包括資源方面、政策方面,但最重要是給予信息。「在香港投資創科,一向是國家之內最低,要提升創科佔GDP比例。不少人質疑,中國內地、韓國都多過香港,但數字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政府要下決心,讓持份者知道政府鼓勵業界做多點,例如在稅務安排方面,所以信息最重要。」

陳繁昌指出,本土學生不願意念科研為本土科創的癥結所在。施政報告中有提及一些鼓勵和解決方案。社會對學校的支持十分重要,以校園國際化為例,要撥款 100億UGC(受政府資助)大學建立宿舍,陳繁昌指出,這不是一般的訴求。「國際化的關鍵是雙向交流。本地學生若住得太遠,則未能受惠。」他指出,教育需要錢,但現時不足夠。未來要有創業成功榜樣,家長便也不應逼小朋友讀「神科」,因為每個人心中的「神科」都不盡相同。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