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冷冽的星期六早晨,凱拉和麗莎這兩個姊妹淘,難得放下沒完沒了的家事、工作、和待辦事項,在舊金山的露天咖啡館啜飲熱咖啡。
凱拉說,她老是覺得好累、好累。只要辦公室有人感冒,她就會被傳染,接踵而來的是鼻竇炎。明明輪到她前夫該去接孩子,但他常常故意忘記。凱拉在投資公司工作,老闆脾氣很壞,常在同事面前指責她。半夜,她躺在床上時,有時心臟會狂跳。雖然一下子就過了,她卻憂心忡忡,徹夜難眠。她告訴自己,也許這是壓力造成的,她還年輕,不會是心臟病吧?
「真不公平,」她嘆了口氣,對麗莎說:「我們明明同年,我看起來卻比你老。」凱拉說得沒錯。晨光中的她,面容憔悴。她小心翼翼拿起咖啡杯,好像頸肩很痛似的。
但麗莎眼眸明清、皮膚透亮,渾身充滿活力,可輕鬆應付忙碌的一天。她覺得身體舒暢。其實,麗莎並不怎麼在意自己的年齡,只願智慧能隨着歲月的累積而增長。
如你仔細端詳這兩位並肩而坐的好姊妹,你必然會認為麗莎看起來的確比較年輕。要是你能透視到她們皮膚底下,就會發現兩人的差距甚至要比外表來得大。從實際年齡來看,凱拉和麗莎是同一年出生的,但從生理年齡來看,凱拉卻比麗莎老了幾十歲。
為什麼?麗莎可有青春永駐的祕密?昂貴面霜?去皮膚科診所做雷射淨化美白?基因特別好?或者過得比較順遂,不像凱拉年復一年為了兼顧工作與家庭,蠟燭兩頭燒?
上面這幾個答案都差遠了。麗莎的壓力不見得比凱拉來得少。兩年前,她老公車禍喪生,因此和凱拉一樣是單親媽媽。她手頭並不寬裕。她在一家科技新創公司上班,公司財務岌岌可危,不知能否撐到下一季。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何一個精力充沛,另一個卻老態畢露?
答案很簡單,就在這兩個女人身體細胞之中。凱拉的細胞老化得很快,因此看起來要比實際年齡來得大,不久將被各種老年疾病與功能失調纏上。反之,麗莎的細胞仍可不斷再生,因此可以愈活愈年輕。
為什麼人老化的速率各有不同?
為什麼有些人老得很快,有些人則可青春永駐?為什麼有些人老當益壯、精神矍鑠,有些人卻未老先衰,一身病痛、筋疲力竭、腦筋混沌?你可從書裏的圖表看出這兩者的不同:
圖1上方的白色長條,代表凱拉的健康壽命(healthspan)。在這段期間,她過着健康、無病無痛的生活;但是到了50歲出頭,白色部分漸漸變成灰色;到70歲,則變成了黑色,亦即代表她已進入生命的另一個階段:抱病壽命(diseasespan)。
在抱病壽命期間,生命品質因老化疾病而明顯惡化,如心血管疾病、關節炎、免疫系統脆弱、糖尿病、癌症、肺部疾病等,皮膚粗糙、鬆弛、暗沉,頭髮變得稀疏、毛囊萎縮。更糟的是,老化疾病往往是「多病共存」(multi-morbidity),也就是同時罹患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慢性疾病,不會只有一種。因此,凱拉不只是免疫系統較弱,還有關節疼痛的毛病,也出現了心臟病的早期徵兆。有些人會因老化疾病而急速奔向生命的終點,另外一些人雖然還活着,但多病纏身,只是苟延殘喘。
以現代人的標準來看,50歲正值壯年,應該容光煥發、身強體健。但從圖1來看,50出頭的凱拉已漸漸進入抱病壽命。凱拉或許會直白的說:她老了。
麗莎則截然不同。
一樣已屆50之齡的麗莎,身體健康、精神飽滿。儘管歲月不斷消逝,年齡漸增,她的健康壽命還很長遠,直到80幾歲──也就是「古稀之年」,她才有力不從心之感。儘管麗莎也會步入抱病壽命,然而直到她壽終正寢之前,這段期間已壓縮得很短,只有短短幾年。縱觀一生,麗莎不但長壽,而且健康、有活力,可享受豐富的人生。
基因把子彈上膛,環境扣下扳機
如果你問,為什麼凱拉比她的朋友麗莎老得快,有人可能會這樣解釋:
「這應是遺傳的緣故,或許她的父母心臟和關節都有問題。」
「這都是她身上的DNA造成的。」
「她不幸帶有致病基因。」
當然,並非所有的人都抱持這樣的「基因命定論」。很多人都注意到,生活方式會影響健康。雖然我們認為這是一種現代觀點,其實早在2,500年前已有真實例證。
公元前四百多年前,中國春秋時代楚國的伍子胥,因其父遭到誣陷,不得不出奔吳國。過昭關時,因前有江水、後有追兵,他輾轉反側,寢不能寐,直至天明。年輕的他,滿頭青絲竟在一夕之間急白了頭。伍子胥一夜白髮的故事就此流傳千古。顯然,這種提早老化的現象是壓力造成的。(話說回來,原本年輕英挺、髮絲烏黑的伍子胥,因這頭白髮得以偽裝成一老翁,順利過關。可見變老也有好處。)
今天,有很多人認為後天要比先天來得重要──你天生如何無所謂,是否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才重要。因此,這樣的後天論者也許會這麼解釋凱拉為何老得快:
「她吃太多碳水化合物了。」
「生活習慣不良,怪不得自己長了張老臉。」
「她應該多運動。」
「或許她有些心理問題,一直未能解決。」
我們再來看看凱拉老得快的兩種說法。相信先天決定一切者,似乎是宿命論者,未來會如何,在我們出生之前,已記錄在染色體中。後天決定論者則比較樂觀,認為早衰是可能避免的,然而也比較喜歡批評人:如果凱拉老得快,都怪她自己。
哪一種看法才是對的?先天或後天?基因,還是環境?
其實,先天和後天、基因和環境都一樣重要,更重要的是先天/基因與後天/環境的交互作用。麗莎能保持青春、凱拉老得快,真正的差別在於基因、人際關係、環境、生活方式和命運。這些因素很複雜的產生了交互作用,特別是人對於命運的安排如何反應,更是影響深遠。例如,你天生帶有某一組特別的基因,但你的生活方式會影響這組基因如何表現,使之變得活躍或加以抑制。
正如研究肥胖的專家布雷(George Bray)所言:「基因把子彈上膛,環境扣下扳機。」這種說法不只適用於肥胖,大多數的疾病也是如此。
「端粒」是關鍵
我們將教你從全新的角度來看健康,也就是帶你透視到細胞的層次,讓你看看細胞早衰究竟是什麼樣子、以及細胞早衰在全身會造成何種破壞。我們也將告訴你,這種破壞不但是可以避免的,甚至可以逆轉。
我們將深入遺傳物質,也就是染色體。染色體末端的「端粒」(telomere,唸作tee-lo-mere)是由簡單重複、非編碼的DNA序列所組成。端粒就像「保護套」,可保護染色體的完整性,讓染色體達到完全複製,維持細胞功能正常運作。
然而,隨着細胞分裂的次數增多,染色體上的端粒會愈來愈短,端粒短到不能再短,就會失去保護染色體的作用,此時細胞將停止生長,進入老化期或走向凋亡。因此,細胞老化的速率取決於端粒。端粒消磨殆盡之日,也就是細胞命歸黃泉之時。然而,我們研究實驗室有了一個重大發現:位於染色體末端的端粒,其實是可以延長的──這證明老化是可以加速、減緩、甚至可能逆轉的動態過程。世界上的其他實驗室也有同樣的研究結果。長久以來,我們都認為老化就像溜滑梯,人將無可避免的滑向衰亡。當然,人都會變老,但是老化也有快慢之別,關鍵就在細胞的健康。
筆者伊莉莎白‧布雷克本,是分子生物學家,而伊麗莎‧艾波則是健康心理學家。布雷克本恩畢生致力於端粒研究,她的研究使人得以對老化及相關疾病有了全新的了解。艾波則一直專注於心理壓力的研究,她發現心理壓力對行為、生理和健康會造成破壞,同時也研究如何逆轉這樣的效應。
我們兩人從15年前開始攜手合作,希望能用全新的角度探究人類心靈和身體的關係。我們發現,端粒不只是會執行遺傳指令,還會聽從你的指示。這點教我們吃驚,也讓全世界的科學社群嘖嘖稱奇。
其實,你的生活方式等同於對你的端粒下令,讓你細胞老化得更快或慢一點。你吃的食物、你對情感衝擊的反應、你的運動量、你兒時是否在壓力之下成長,甚至你是否活在一個人人相互信賴、讓你有安全感的地區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你的端粒,進而使你早衰或不易變老。簡而言之,要延長健康壽命,關鍵就是促成健康的細胞再生。
端粒如何使我們感覺自己衰老,又如何使我們保持年輕健康?
在這篇〈前言〉的開頭,我們提出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人老化的速率不同,有的人老得快、有的人老得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細胞早衰。現在,我們要探討的是:細胞早衰的原因為何?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且讓我們用鞋帶來做比喻。
鞋帶兩頭尖端不是有小小的塑膠箍?有了這塑膠箍,鞋帶頭的線就不會散了。現在,請你想像自己身上的染色體就像鞋帶(而染色體就是承載遺傳訊息的結構)。端粒就像鞋帶尖端的塑膠箍,長度可用鹼基對(base pair)來衡量。染色體的尖端有了端粒的保護,遺傳物質就不會受損,染色體因而可保持完整、達到完全複製,以維持細胞功能正常運作。端粒正有如對抗老化的小塑膠箍。但端粒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變短。
如果你的鞋帶尖端磨損太嚴重,線都散了,鞋帶就不能用了,你大可把這鞋帶丟掉。細胞也一樣。端粒如果變得太短,細胞就不能再分裂了。
你的基因會影響你的端粒,包括出生之時端粒的長度、以及端粒衰壞的速率。但我們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你,根據我們的研究及全世界其他科學家的發現,端粒的長短和強健與否,都是你可以介入與掌控的。
要善用〈逆齡實驗室〉的祕密武器
我們將在本書的第一部解釋細胞早衰的危險,以及如何利用健康的端粒,做為對抗細胞早衰的祕密武器。我們也將告訴你端粒酶的發現。端粒酶能使我們染色體末端的保護罩免於受損。
本書的第二、三、四部將告訴你,如何利用端粒研究的成果來強化細胞。首先,你得改變你的思考習慣,然後透過運動、食物和睡眠習慣,來促進端粒和身體的健康。你可參照本書各章末尾的〈逆齡實驗室〉的建議來執行,以避免細胞早衰。在〈逆齡實驗室〉裏,也會解釋我們為何會提出這樣的建議。
在你閱讀本書之時,你將學到很多,知道如何維持細胞的健康。其實,要延長健康壽命真的不難。我們希望你能從思考這樣的問題獲得樂趣:我該如何利用這健康、美好的人生?只要你依循本書的建議去做,你將有足夠的時間、精神和活力,想出最好的答案。
書名:《端粒效應:諾貝爾獎得主破解老化之祕,傳授真正有效的逆齡養生術》
作者:伊莉莎白.布雷克本、伊麗莎.艾波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
!doctype>作者簡介
布雷克本博士是美國國家科學院與英國皇家科學院的院士,曾協助擬定公共科學政策,也是美國總統生物倫理委員會的委員。
艾波博士是研究壓力、老化與病態肥胖的健康心理學家,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精神科學系教授,並擔任該校老化、代謝與情緒研究中心主任、肥胖研究中心主任、健康與社區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