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蓓的教育觀

吳蓓理解到華德福教育的信念,萬事萬物的發生都有時間性,兒童的成長也有規律可循。從教育到生活,都應該遵守大自然的規律。那麼,在當下的中國,對當下的兒童來說,華德福教育應有一定的意義。

(作者按:吳蓓,上海交通大學理學碩士,擔任大學物理老師13年。2001年留學英國,學習華德福教育,2005年創辦北京華德福家庭園,2017年在安徽創辦青檀學堂。著有《請讓他慢慢長大》、《英格蘭的落葉》,譯有《學校是一段旅程》、《解放孩子的潛能》等。這系列文章主要參考吳蓓2004年出版的《英格蘭的落葉》,介紹內地、香港、台灣和世界各地從事自然教育的人物和機構。這篇文章首先介紹吳蓓,篇幅較長,分四次刊登。)

吳蓓第一次接觸到華德福教育(註1)是在1999年10月,當時他隨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代表團訪問德國,參觀學習德國的環境教育。位於漢堡的拯救未來基金會安排他們參觀了一所華德福學校,當時給吳蓓留下極深的印象。回國後他寫了一篇5000字的文章〈參觀華德福學校〉。

他非常不滿意中國一般學校教育的狀況,2001年,把女兒留給父母照顧,人到中年第一次出國留學。本文從下列各方面,展示他的教育觀。

懲罰、表揚、信任和指正

吳蓓教育觀的突破來自他女兒的學習經歷。他的女兒上小學時,有一次語文考試97分,吳蓓很滿意,但他的女兒仍然被老師罰抄課文將近2000字,因為她默寫課文寫錯了兩個字。

吳蓓的唱歌很差,太難聽了,可是在這裏(英國)沒人說他唱得差,大家總是讚美你;課堂上也是這樣,他的對話並不怎樣,可是老師總是以某種方式(例如笑)表示對你的讚賞、期待和信任,這種欺騙或不真實給予他人以激勵。反省他對女兒學鋼琴,每次她彈對的地方,他認為是應該的,很少表揚;而彈錯的音,他總會認為要指正。

他認為對讚賞、信任和指正的不同處理,非常嚴重地影響兒童的學習心理。

吳蓓指出,2002年報章上登出中國需要8000名兒童心理醫生,但現在只有50名。兒童精神、心理障礙者從1982年以輍快速度增加,應是教育體制對天真爛漫的兒童造成身心傷害。

師生關係

吳蓓站在講台上講課15年,一直是從高往下看著學生。他從來沒有了解他們的個性,在他的眼中,僅有分數高低之分,僅有學習認真與否之分。當他生活在這個(英國的)班集體中,從他們在每日課堂內外的接觸中,他漸漸發現個性的豐富多彩,而他僅是這多樣性當中的一個。

學習和生命的性質

吳蓓感覺到現代中國學校給予學生太多的解釋說明,學生被動地接受記憶,沒有機會去發展內在的領悟力。吳蓓發覺,只有自己悟到的真理才屬於自己,重複別人的話永遠只是別人的。

他認為孩子的生命有一種內在的秩序和結構,如果家長、老師能充分保護孩子內在的生命,而不是人為地強加外在的秩序和結構,就是最好的教育。

兒童跟自然和真實世界的關係

一方面成人為孩子提供了琳琅滿目的玩具、動漫、電子遊戲等產品,但另一方面孩子卻在與這些新興事物的接觸中,加速與自然、傳統和真實世界的疏離。

兒童親身體驗的價值

吳蓓曾經在北京辦過幾次夏令營,考慮到孩子們常年靜坐在教室裏,所以夏令營設計了很多的戶外徒步活動。給吳蓓非常深刻印象的是一個5歲多的小姑娘,她很安靜,幾乎不說話,她爸爸當時一路跟着,因為有腰傷不能抱她,就一直鼓勵孩子,往前走,繼續往前走,在又累又熱的天氣裏咬牙走了非常遠的路程。當她後來回到幼稚園後,老師們回饋說孩子有了很大的變化,變得開朗,願意與人互動。他們在這個例子裏會發現,孩子在身體上的磨練,是能夠激發生命成長的巨大潛力。

飲食與家長教育

5年前吳蓓在辦家庭幼稚園時,冬天也給孩子吃反季節蔬菜。家長很在意園裏的食譜,如果每天都是大白菜、蘿蔔、土豆、豆製品,他們能接受嗎?如果當天的食譜裏有大白菜,第二天、第三天,甚至一周都不能有大白菜了。雖然家長沒有明說,但是吳蓓在寫每周食譜時,能感覺到這種壓力。他當時並沒有意識到反季節蔬菜的危害,結果為顯得食物多樣性,盲目的增加蔬菜品種。希望家長們都能思考一下,一味的追求食物的花色品種,對孩子的健康有益嗎?

吳蓓常對家長們說,孩子僅僅有父母的愛是不夠的,他們需要清新的空氣、清潔的飲用水、安全的食物,如果爸爸媽媽真的愛孩子,就要把這份愛擴大到養育我們的大自然(註2)。

對華德福教育的認識

吳蓓理解到華德福教育的信念,萬事萬物的發生都有時間性,兒童的成長也有規律可循。從教育到生活,都應該遵守大自然的規律。那麼,在當下的中國,對當下的兒童來說,華德福教育應有一定的意義。

孩子們的天性是不能久坐教室一遍遍聽老師講算術、語文,要讓孩子們參與學習,能吸引他們注意力的莫過於藝術活動。其他學校把音樂、繪畫、手工都作為副科來教,只有華德福學校把藝術作為學習的靈魂來教,幾乎所有的低年級教學內容都是通過藝術來傳達。

註:

  1. 1919年創立的華德福學校到如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成為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發展最快、非宗教性的教育運動,遍及50多個國家,有1700多所幼兒園,870多所學校,60多個華德福教師培訓學校,500多家矯正教育和社會治療機構。
  2. 這兩段參考自吳蓓發表在2010年12月23日一篇文章〈幸福的日子〉。

黃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