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前特首董建華牽頭成立並任創會主席的中美交流基金會,上周五(15日)起一連兩日於香港舉行論壇,討論美國大選後的美中格局。論壇邀請多位現任及前任美國官員發言,包括駐華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白茜芙(Charlene Barshefsky)等。
白茜芙曾在克林頓政府(1993至2001年)期間出任第12任美國貿易代表,在加強美中貿易關係發揮了重要作用,她與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協商制定了2001年12月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條款。
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兩國雙邊貿易額從1979年不足25億美元到2022年近7600億美元,雙向投資從近乎為零到2600多億美元。歷史證明,中美關係穩定,對促進了世界的和平、穩定和發展至關重要,但近年中美關係低迷,究竟哪些因素導致兩國關係出現逆轉?未來中美關係將如何發展?
美國開始淡化其領導國際的傳統角色
白茜芙表示,中國加入世貿後,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全世界和中國人民都因此獲益,全球化為各國帶來了非凡財富,很大程度緩解了貧窮問題,外界原預期這些正面趨勢將持續下去,但其後發生很多轉折點,其一是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導致西方模式受到質疑。另外,美國開始淡出其領導國際的傳統角色,而中國也從全球一體化轉至截然不同的方向發展。
白茜芙稱,影響中美關係的因素有很多。中國走向自給自足,並且將國家安全提升到經濟政策之上,對外關係著重意識形態的宣示,而非以務實外交為主軸。美國方面,它深受金融危機的衝擊,經濟足足花了10年才真正復甦,但很多美國人的生活依然未復原貎,他們認為全球化和中國應該負上一定責任,全球化雖然有過正面作用,但如今惹來不少負評,中國曾因全球化受到稱許,但也被視為傷害美國利益的推手。
目前世界局勢變得非常不穩定,全球化影響了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亦加劇中東、南海和東海局勢變化,這些爆發點都讓中美兩國變得更加民粹,民族主義變得高漲。中美面對競爭和敵對的困局,美方沒有試圖了解雙方競爭和其他領域的差異,並提出權宜的解決方案,反而對華發動貿易戰,她認為這些措施不具成效,對美國經濟也有不利影響。
多邊貿易體系過時 需要改遊戲規則
白茜芙表示,美中關係緊張,雙方都視對方為問題的始作俑者,造成非常消極的互動。美中必須承認對方的永久存在,尋求和平共存之道。
此外,她認為全球多邊體系正面臨巨大挑戰,這些挑戰在過去至少一代人已經顯易而見,她說,關貿總協定的烏拉圭回合談判歷時10年才結束,多哈回合的談判要花13年才達成漁業補貼及漁業資源枯竭等協議,其他環節的談判至今仍未結束,整個協議談判即將迎來第25年,她認為這個貿易體系已經落後於形勢,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舉手反對協議,有需要修改談判規則,重新思考應如何重新運作。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陸慷表示,中美關係在過去大約半世紀經歷過起伏,甚至是危機,但中國對中美雙邊關係的基本態度並無改變。
陸慷出席香港中美論壇表示,中國過去一直專注於國內發展,包括經濟、科技等,並始終希望美國能成為合作夥伴,而在雙邊關係發展中維護中國的核心利益,這點亦從未改變,包括在台灣問題上,中國對分裂勢力的零容忍政策至今不變。他又說中國對現有多邊合作框架和承諾同樣從未改變,包括對維護穩定、可持續的中美關係,有關承諾從未改變。中國亦會在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之間尋求良好平衡。
中國向特朗普發賀電 冀緩解雙方分歧
陸慷說,即使中美之間經歷很多困難時期,甚至現在仍面臨不少問題,但中國已盡力管控這些困難,可從國家主席祝賀特朗普再當選美國總統的信息中看到,強調轉變需要雙方努力,中國希望事情向好發展,但不能只依賴運氣,中國需要做正確的事,做好準備。
在美國,國會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穆納理(John Moolenaar)在論壇舉行當日發表聲明,批評美國官員參加由中美交流基金會在香港舉辦的論壇,指中美交流基金會與中共統戰部有聯繫,旨在推動中國共產黨的利益,並非開放和誠實的意見交流平台。
另外,除了政治,中美交流基金會亦關注到中美科技上的問題。美國針對中國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禁令明年正式生效,阿里巴巴主席蔡崇信估計,AI技術脫鈎的情況會持續約5年,隨後便會逆轉。首先,因為關鍵技術需要很昂貴及時間發展,這應該透過分擔責任,在中美兩國能合作的技術上,這樣會減少成本。其二,中美並不是世界唯一的兩個國家,還有第三方國家,他們不會只在中美技術間作選擇,他們會中立地選擇最好的科技,若中美脫鈎的趨勢持續,將被視為愚蠢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