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天才張緯晴:我們演奏是為音樂服務

跟曾經是香港演藝學院「天才學生」的張緯晴談論音樂,你會真切感受到她一直不忘初衷:「音樂,比生命更大。」

跟曾經是香港演藝學院「天才學生」的張緯晴(Rachel)談論音樂,你會真切地感受到她一直不忘初衷:音樂,比生命更大。學校演出及分享。縱然學校設備簡陋,大部分學生也從未試過在現場欣賞古典音樂,但都表現得非常專心,而且踴躍發問,令她感動。無論是網上直播的國際鋼琴大賽,還是小小的學校禮堂,她都會以嚴肅、真誠的態度來對待,毫無保留地演出。原因,只因音樂比生命更大。

健身為演奏 不讓自尊心駕馭音樂

對她來說,音樂是莊嚴的。「音樂比我們大。每次看着樂譜時,我都覺得面前的作品是偉大的,需要用敬畏的心面對。每篇樂章都有其意義,樂手的責任就是把作曲家希望表達的訊息演繹出來。如傅聰的教誨,樂手不要把自己的位置放於音樂之上。我們的責任是為音樂服務。」比賽、演出或會帶來壓力,但當雙手自由遊走在琴鍵上,她都感到快樂。除了技藝上的磨練,Rachel近來也專心鑽研作曲家的傳記、訪談,為的是更了解創作背後的含意。「智利鋼琴家Claudio Arrau的一篇對談令我印象很深刻。他說不要為了取悅別人而彈琴,不要讓自尊心凌駕音樂,永遠要保持謙虛。」

除了音樂以外,她每天必做的事是健身。最近她在決賽彈奏的貝多芬《G大調第四鋼琴協奏曲,作品58》,長約半小時,演奏需要一定體能。外表斯文的她,自從一年多前起,每天到跑到健身房操練,為的也是鋼琴。「身體強壯一點,對演奏長篇幅的作品時會有幫助,不用怕到演出中後段因體力下降而影響表現,也不會在演出後有筋疲力竭的感覺。」

張緯晴6月時在著名范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摘下「觀眾大獎」。
張緯晴6月時在著名范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摘下「觀眾大獎」。

音樂神童 超越自己

10歲就入讀演藝學院青少年音樂課程,師承黃懿倫教授,21歲已完成美國耶魯大學的音樂碩士課程,Rachel自小被喻為音樂神童。演藝學院可以說是她的第二個家,除了曾在這裏學習,現在也會經常在學院教學及練習。「那時其他同學的年齡都比我稍大,大家也待我如親妹妹般,令我很難忘。學院很愛錫學生,也給予我們很多機會,包括演出、參與大師班、交流等,在外邊其實難以找到這些機會。因此,我希望同學都珍惜在演藝學院的時光。」

Rachel最近忙於教學與練習,也為快將於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演出而感到興奮。但她坦言也曾遇上很多不如意的事,參加比賽也非無往而不利。她寄語同學遇上障礙時,千萬不要放棄。「我只會容許自己不開心一兩天,之後便要重新振作。因為我相信,努力一定有回報。回報不一定是外在的肯定,更重要是對自己藝術層次的提升與超越。」

張緯晴在2004年參加珍娜芭侯雅國際鋼琴比賽贏得冠軍。
張緯晴在2004年參加珍娜芭侯雅國際鋼琴比賽贏得冠軍。

原刊於《演藝通訊》,本社獲授權轉載。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