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化的着實、團結、和平

西方不肯和平共處,不讀歷史和文化之異,恐懼失去霸權,更怕中國治理模式流行于世界,乃拼命「反華」,此乃不讀書之過。

尼克遜時代的中國通甚至連毛澤東詩詞都會研究,所以在尼克遜會在見周恩來時誦上「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上長城會引用〈沁園春〉。所以那個時代,美國中國通還是比較有料,甚至會讀錢穆《國史大綱》,了解中西文化的分別。

錢穆在《國史大綱》中,清楚指出中西及中亞文化的最大分別。(封面書影)
錢穆在《國史大綱》中,清楚指出中西及中亞文化的最大分別。(封面書影)

中西文化的最大分別為何?

《國史大綱》如此說:「中國古代文化孕育於北溫帶黃河兩岸之大平原、以農業為主要之生活,因此其文化特別具有「着實」、「團結」與「和平」之三要素。不如印度之耽於玄想,亦不如波斯,希臘,羅馬之趨於「流動」和「鬥爭」與「分裂」。錢穆清楚指出中西及中亞文化的最大分別,有利於全世界讀者的幾個概念分出分別。三千年後,中西分別沒有走出这學说之外。

就以新冠病毒為例,中國能安然走出這大禍,就是因為中華民族能夠「着實」和「團結」的政府之下,忍了西方不能忍的不便,而西方就是因為「分裂」和「鬥争」,而死得人多,後遗症至今。中國人愛好和平,西方人愛好「流動」,因此侵略,這是基本文化不同。

過去五百年,中國因明清民國的不振,居了劣勢,西方有了虛假的優越感,不肯和平共處,還保留了三百年前,視亞洲非洲為「賤民之地」,而不讀歷史和文化之異,恐懼失去霸權,更怕中國治理模式流行于世界,乃拼命「反華」,此乃不讀書之過。以中華文化為劣等,用不公平手段來對抗,卻不看自己的「分裂」,造成大禍,華夏子孫以要注意他們的特點。

張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