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初現──紅山文化與中華文明之源

紅山文化的發源地是我國東北內蒙古和遼寧省交界,分布於西遼河流域,因赤峰市的紅山而得名。民智初開,對大自然感到畏懼,圖騰是古代文明發展的特質。

中國是世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地大物博,擁有多個文明發源地,按地域區分,東北的紅山文化、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長江流域的良渚文化是表表者。史前文明朦朧神秘,令人着迷。今天筆者和大家討論一下紅山文化的特色和對中華文明的影響。

紅山文化的起源

紅山文化的發源地是我國東北內蒙古和遼寧省交界,分布於西遼河流域,因赤峰市的紅山而得名。據傳,九仙女犯下天條,被西王母責罰,荒亂跌撞之間把胭脂倒瀉散落凡間,多個山峰因此變為紅色。上世紀初,日本學者鳥居龍藏到紅山調查,找到一些破碎的陶器碎片,覺得很有研究價值,唯未被社會關注。後來有法國人加入研究行列,發現屬於新石器晚期的細石器,唯規模比較細,沒有什麼成果。直到1954年,中國著名考古學家尹達先生出版《中國新石器時代》一書,考古學界才命名為「紅山文化」,確立為中華文明重要的源頭之一。

紅山文化大約維持了2000年,距今約5000至6000年前,高峰期大約在5500年前,當時屬於新石器時代的中晚期,還是母系社會,群婚是重要標誌之一。當時不同族群開始放棄游牧,定居下來從事耕種、畜牧,發展簡單的手工業。社會結構階級也漸次分明,族長為巫師,當時還沒有文字,只有一些簡單符號。房屋是簡陋的木石蓋的,穿的也比較原始,通常是毛皮,生火煮食、取暖技術也尚算熟練。

紅山文化的重要標誌

紅山文化最重要的標誌分別為中華第一龍、女神廟女神、紅色彩陶和玉神人。有「中華第一龍」美譽的玉龍象徵着我們是龍的傳人,玉龍體態優美、鬃毛飄逸,形狀像英文的C字,玉質幼滑,呈碧綠色。

紅山文化的玉龍。(Wikimedia Commons)
紅山文化的玉龍。(Wikimedia Commons)

至於女神廟的女神像則是陶器製品,真人大小,有一對圓圓的大眼睛,鼻樑比較低,顴骨高高的,有雙大耳朵,好像今天蒙古人的形象。祭祀的地方布局天圓地方,這是當時中國人對天地的認知。

彩陶多數是紅泥製造的,以生活用具為主,包括陶罐,外面用黑色墨彩畫成不同的幾何圖案或者線條,非常優美,表現出古代人民簡單、純樸的自然風采。

玉神人通常是黃玉製造的,有兩個直立長長的角,耳朵反而比較細,有坐有立,一般手臂比較長,腿比較短,眼睛炯炯有神。當時民智未開,先民敬畏大自然,迷信神的力量。

紅山文化的玉製形器

中文有成語「冠冕堂皇」,而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就曾經發現好多大小不同的玉製馬蹄形器,下面有兩個小洞,看上來像是族長或者是酋長的冠冕。「冠者,禮之始也」,玉冠只有位高權重的人才能夠戴上,所以有學者認為這是王權初立的意思。至於這個看法是不是正確還有待專家詳細研究。

紅山文化出土最多的是玉豬龍,體積有大有細,龍頭豬嘴,好像是人類的胚胎,數量不少。早期由於國人不認識,因此流失國外比較多。 這是最普遍的收藏品,間中也在國際拍賣行上拍,價值可以在100萬元以上!

紅山文化晚期的玉豬龍。(國立故宮博物院圖片)
紅山文化晚期的玉豬龍。(國立故宮博物院圖片)

最後值得一提是黑皮玉,以人和動物為模型的數量都非常多,只是中國人不留意。韓國人的科學鑒定發現,黑皮玉表層有30幾種礦物元素,非常複雜,仿製也不容易。這些文物還未被人認識,希望隨着科技進步,不久的將來有一個更明確的認證,相信對保護古代文物有重要意義!

民智初開,對大自然感到畏懼,圖騰是古代文明發展的特質,筆者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讓大家對紅山文化有基本認識,這樣就心滿意足了。

李大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