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蔣經國先生去世35年之後,台灣政經與兩岸關係陷入困境之際,新總統更需要謙卑地向經國先生學習那個年代做人做事的方法、態度及決策。
經國先生已經打過了一場美好的仗安息了,陪他一起打過這場仗的尹仲容、俞國華、孫運璿、李國鼎等諸位先生也多先後而去。
台灣經濟的黃金年代
從全球及台灣本身的成就比較,經國先生主持政經近20年,可以稱為台灣經濟的「黃金年代」。它有6項特色:
(1)財經決策以國家整體利益為考量。
(2)財經首長的專業受到尊重,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
(3)全國公務人員──特別是財經首長──都能嚴守分際,大公無私,目標既定,全力以赴。
(4)絕少出現官商勾結、黑金政治與大財團掛鈎。
(5)社會有強烈的共識,大家團結一致拚命工作。
(6)創造的財富為全民所共享,藏富於民的實效,奠定了台灣社會的安定。
在這些大原則下,台灣社會享有了令人稱讚的「經濟奇蹟」:成長率高、失業率低;財政赤字減少,外匯存底增加;貧富差距縮小,教育機會擴大。
在這經濟成長與民主發展過程中,經國先生都扮演了最關鍵的角色。沒有他的全心投入,就不可能有台灣的經濟奇蹟;也不會有他晚年解嚴黨禁、報禁、探親等的開放,台灣也就難以出現民主的「寧靜的革命」。
傲人的成績
在當前全球經濟大混沌之際,再重溫那18年總體經濟指標,從1969年接任行政院副院長兼任經合會主委起,到1987年底,那真是台灣經濟起飛的「黃金時代」:
- 每人所得上升近19倍
- 平均失業率1.7%
- 平均出口成長率26%
- 平均工業生產成長率12.2%
- 平均生產毛額上升率9.0%
在那一年代,雖然我在美國威州大教書,但是自1967年後,暑假期間經常回來追隨李國鼎先生做相關的政策研究。
我曾經有感而發地提倡過「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與「決策錯誤比貪污更可怕」兩個觀念。
前者指出:政府應逐漸減少褓母保護的心態,發揮人民與企業自求多福的生命力;後者指出:「廉潔重要,決策正確更為重要。」經國先生曾經讀到過我這些的提倡,體會到這些話的弦外之音,也因此約談過我。
「我也是台灣人」
那是一個關鍵的年代,在張祖詒先生所著《蔣經國晚年身影》一書中,從他的觀察分析中,我們更了解是經國先生的行事風格與貫徹決心,創造了他的輝煌政績:
- 任何改革必然循序漸進,謀定而後動。
- 推動改革,不怕得罪保守勢力的大老。
- 澄清吏治,整肅貪瀆,不惜開鍘顯貴。
- 偶有不悅,絕不意氣用事。
- 以理性平和的態度,讓人心悅誠服。
- 有改過的勇氣,從不諉過卸責。
- 生活儉樸,大公無私。食衣住行,簡單為上。
- 存善念,不說假話,唯民眾之利是圖。
- 為了深愛台灣,必須忍辱負重。
- 「今日不做,明日會後悔」。
- 「我也是台灣人」。
8個「如果」
張副祕書長以「一位真正的君子」歸結經國先生的晚年。本書第五章「典型在夙昔」中的第五節「如果」,將是關心台灣權力交替與台灣前途最值得參考的紀錄。
張副祕書長提出了8個關鍵的「如果」。從「如果」當年不提李登輝做副總統,難道就沒有更佳人選?到最後一個「如果」:如果沒有蔣經國,台灣的政治和經濟能有今日這樣的基礎碼?作者在書中一一提出了精闢的答覆。
西方學者常認為:每一時代的歷史,都是那一代的英雄所寫的。集毀譽於一身的蔣經國,他在晚年對台灣發展的貢獻,是值得肯定的。這也是2007年12月《聯合報》公布「誰對台灣貢獻最大」的名次:蔣經國(50%)、李登輝(11%)、蔣介石(6%)、陳水扁(5%)。《遠見》民調2019年詢問企業:「哪一位總統最有貢獻?」同樣蔣經國(78.9%)居冠,李登輝、蔣介石和馬英九等3位都低於10%。
我也要補上一個「如果」:如果台灣以後的4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能做得有經國先生的成績,今天的台灣又會變成怎麼樣?
過去的35年已經過去了,明年5月的新總統,務必要細細研讀經國先生如何做出了對台灣的貢獻。
原刊於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