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和社會如何應付新冠和新發肺炎?

慢性肺炎降低血液中的氧氣含量,可以同時損害微絲血管多的器官,曾經染上肺炎者,要留意原有問題有無惡化、有無多處同時出現問題。若有宜早見醫生。

拙文〈新冠肺炎後患廣而深 社會準備好了嗎?〉2023年8月3日在灼見名家的「美中不足」一欄刊出後,接到一些朋友追問:除了文末提及美國痛定思痛,從而推敲新冠肺炎後遺症的定義之外,還有什麼呢?這個問題很大,這裏謹提出一些簡要的綱目,請大家參考和提出新見。

個人可以做什麼?

  1. 疫苗:盡速接受疫苗(除非有特別病情)。即使打了針仍可染上,病情會遠較輕微。
  2. 衛生:肺炎主要透過呼吸傳染,戴口罩是重要且簡便之舉,也宜盡快離開多人出入而空氣流通慢的地方。
  3. 自檢:慢性肺炎降低血液中的氧氣含量,可以同時損害微絲血管多的器官,例如眼、腎、手指和腳指等。曾經染上肺炎者,要留意原有問題有無惡化、有無多處同時出現問題。若有宜早見醫生。有種簡單的量度血內含氧量的工具,很方便,拑在一根手指上,很快便顯示出血內的含氧量,若低於93%,宜立即通知醫生(救護車內病人的含氧量若低於93%,救護人員會立即輸氧)。
  4. 強身:無論病前病後,強壯的身體都有助於預防和康復。

民間可以做什麼?

  1. 學界:醫學和公共衛生學對任何傳染病的防治都應不斷加強,由空氣擴播迅速的肺炎病毒尤其須迅速發出警號和發展防治方法。但要警戒自己,不能固守成見。美國延遲了對新冠肺炎的提防,主因之一,是其疾病管制署(CDC)開始時把它視流行性感冒的一種,估計不到它來勢遠為兇猛。
  2. 傳媒:在病因、病情和對策清楚之前,傳媒不宜搶先推測或危言恐嚇。對一些未能確證的說法(例如肺炎疫苗會影響男性生殖能力),若來歷不明或信譽未立,報道時用辭要小心,尤其是一些未經證實而可能有害的應對方法。為了幫助研究人員和公共衛生人員,宜盡快謹慎報道各地可能出現的個案。在病因、病情和對策清楚後,宜盡早推廣。傳媒界人員應及早增加對傳染病的知識。
  3. 工商界:無論機構大小,必須設有單位或個專責公共衛生事務,定期檢討和改善辦事地方的衞生情況。為了防止和減低擴散,須向員工和顧客提供防範知識和方便,並及早制訂臨時關門的方案。

政府可以做什麼?

  1. 組織:檢討以往處理瘟疫的決策和經驗、分析各層各種現存架構的能力和資源。
  2. 運作:檢討消息的內外和縱橫傳遞、制訂多種預備和應變策略、推動各種各層人員的預習訓練。
  3. 籌備:儲備大量通用於應付多種大型瘟疫的物資,例如口罩、測試用針筒、保護醫護人員的衣物。制訂和安排患者多於現存醫院床位時的解決方法。
  4. 訊息:平時提高衛生和防疫教育的質和量。
  5. 未有針對性疫苗前的預防:非針對性方劑疫苗是辨認出病毒後才可試製和試驗,那需至少幾個月。最近多種新冠疫苗從辨認出病毒至獲接受推廣之快皆屬空前。新病毒傳入人體初期,毒性特強。能專門針對新毒的疫苗可以推廣之前,可以試用一些已知安全性較強的非針對性方劑,有助於強化先天免疫力者,雖然對新出現的病毒的針對性不強,若能延遲其傷害,勝於束手任其摧殘。(註)

註:不少中國古籍記載,一些善人在瘟疫冒現時廣施藥茶,減輕了疫情。香港中文大學中醫中藥研究所在沙士(SARS-1)出現時,曾經調製出一種中藥配方來預防。此方既保氣(強化先天免疫力)又可治温和的病情(有助於預防病情惡化),出現效果 — 服用此劑者沒染上沙士,也無嚴重不良反應;而服用沒此成份的測試劑者的感染率是0.4%。此劑這趟測試效果雖低,卻增加了測試中藥的信心。新冠疫苗肆虐時,方艙醫院取用了多種中醫防療方法來醫治新冠病人,效果更高,進一步顯示出非針對性方劑在新病毒出現初期的重大作用。

鍾倫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