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見了優人神鼓與劉若瑀之看見

劉若瑀於木柵老泉山上創立優人神鼓,創意結合了「波蘭劇場大師葛托夫斯基在山林中訓練的方法與表演者身體有機狀態和內在覺知能力的開發」,鼓動「道藝合一」的獨特劇場之理念與演練。

1988年,劉若瑀於木柵老泉山上創立優人神鼓,創意結合了「波蘭劇場大師葛托夫斯基(Jerzy Marian Grotowski)在山林中訓練的方法與表演者身體有機狀態和內在覺知能力的開發」,鼓動「道藝合一」的獨特劇場之理念與演練。

這個故事應該從10年前(1978年)說起,當時的劉若瑀本名叫劉靜敏,是文化學院(現為文化大學)戲劇系國劇組的學生,她加入了由金士傑擔任團長的耕莘實驗劇團,我擔任指導老師的第一個活動就是「新名再生人」,每個人替自己取一個綽號,往後在蘭陵的活動中,就以這個綽號互相稱呼。

當時劉靜敏的綽號是秀秀,可愛甜美的名字,「秀秀」也可以是喜歌樂舞愛表演的藝名。

1980年耕莘也改名蘭陵劇坊,參加姚一葦先生主持的第一屆實驗劇展。打招呼時叫秀秀、演員名單是劉靜敏,順理成章地成為金士傑編導的《荷珠新配》中的女主角荷珠。一夜之間暴紅,為她開啟了影視大門,登上當時暢銷的娛樂雜誌《時報周刊》的封面人物,在中視主持兒童節目「小小臉譜」,並獲得第17屆金鐘獎兒童節目主持人獎,也在戲劇節目中演出。就在這即時出現的星光閃閃的時刻,她可能已經隱約從肢體力量和生命省思,看見內在的另類表演藝術之渴望。

劉靜敏/秀秀和許多當年的年輕人一樣,大學畢業後延續台灣教育階梯的出路和期許戲劇百花齊放的啟迪,以留學生的身份到紐約大學就讀戲劇。

就在紐約大學、就在美國,她遇見了未曾聽過卻渴望已久的師父「形象」葛托夫斯基「真人」,敬畏地喚醒了卡蘿.皮爾森(Carol Pearson)所指的內在英雄,從此堅毅果敢地踏上英雄之旅,開始追尋並成就了「道藝合一」的呼喚。

原刊於《離見之見:優人神鼓與劉若瑀之看見》,本社獲天下文化授權轉載。

新書簡介:

書名:《離見之見:優人神鼓與劉若瑀之看見》

作者:劉若瑀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3年7月

劉若瑀介紹:

優人神鼓創辦人。於1978至1981年加入蘭陵劇坊,接受吳靜吉博士創造力表演訓練,參與金士傑執導《包袱》、《荷珠新配》等作品。因《荷珠新配》對台灣小劇場產生關鍵性影響,所飾演的荷珠令人印象深刻。

主持中視《小小臉譜》,榮獲1982年第17屆金鐘獎「最佳兒童節目主持人」,同年赴美國紐約大學深造;1984年參與李安導演紐約大學畢業製作《分界線》擔任女主角,取得紐約大學教育劇場藝術學碩士學位;隔年獲波蘭劇場大師葛托夫斯基遴選接受為期一年的客觀劇場訓練,開啟生命本質的探尋之旅。

1988年創立「優劇場」,提出「溯計劃」,掀起小劇場探源風潮。

1993年,邀請黃誌群加入劇團,將擊鼓、靜坐和武術融入劇場創作,開創一系列「優人神鼓」作品。廣闊運用音樂、戲劇、文學、舞蹈、祭儀等素材,實踐「道藝合一」東西交融之理念。1998年於法國亞維儂藝術節演出《聽海之心》,至此帶領優人神鼓踏上國際舞台。

2003年以編導作品《金剛心》獲第一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首獎;2007年與景文高中合作創設優人表演藝術班;2008年獲第12屆國家文藝獎「表演藝術家」殊榮;2009年協助彰化監獄成立「鼓舞打擊樂團」;2012年以《劉若瑀的三十六堂表演課》作品獲第36屆「藝術生活類」圖書獎金鼎獎;2014年帶領優人神鼓獲得第一屆總統創新獎;2015年獲國家二等景星勳章;2021年起擔任台北表演藝術中心首屆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