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城鄉差距看中國年輕人失業

內地年輕人失業率屢創新高,習近平希望年輕人「上山下鄉」、「吃苦耐勞」,在鄉村振興的大舞台上建功立業。

「年輕一代要繼承和發揚吃苦耐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摒棄驕嬌二氣,像我們的父輩一樣把青春熱血鐫刻在歷史的豐碑上。」這是習近平主席最近鼓勵內地年輕人的一段說話。

為甚麼要鼓勵年輕人吃苦?一個可能是由於內地年輕人失業率「屢創新高」。在剛過去的4月份,內地發表數據顯示,16至24歲年輕人失業率高達破紀錄的20.4%,更令人憂慮的是這個月將有過千萬大學及職業學校畢業生投身職場,相信5月年輕人失業率將「再創新高」。

在內地經濟面臨近幾十年來未有之大變局,習主席希望年輕人如何吃苦呢?答案是「上山下鄉」。在一封向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同學的回信中(該回信刊登於《人民日報》),主席提到:「黨的二十大對建設農業強國作出部署,希望同學們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把課堂學習和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在鄉村振興的大舞台上建功立業,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並對同學們在信中指「走進鄉土中國深處,才深刻理解甚麼是實事求是、怎麼去聯繫群眾,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表示讚好。理論上,當城市樓價、生活成本及失業率不斷創新高時,鄉鎮的吸引力就會增加,無論是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下,人口(包括年輕人口)自然會離開城市,繼而投奔鄉鎮。

最近美國人口流動數據顯示,近年不少大城市(如三藩市和紐約)都有大量人口流失,其中令人意外的是,當中不少是教育程度較高(大學畢業或以上),這情況在新冠疫情期間更有所加劇。這些人有的搬到其他樓價較低的(人口百萬以上)大城市,有不少搬到人口25萬至100萬的中型城市,有的更願意搬到人口不到25萬的小型城市。這「下鄉」的美國人算是吃苦嗎?可能吧,大城市在配套上始終較成熟嘛。

不過,在美國城鄉差距並不算是十分大,起碼在公路、醫院、中小學以及上網等配套不會與大城市有太大差距。相反,在內地城鄉之間的差距可以相當大,一線的上海,與二三線城市的配套可以是天與地。

換言之,相對來說,內地年輕人吃苦的「成本」更高一點,主席希望他們能夠「吃苦耐勞」、「上山下鄉」來解決現在年輕人失業的問題似乎並不容易。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梁天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