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時代來臨?歐盟禁售燃油車在即 香港應助國家轉型

歐洲議會於3月28日正式通過在2035年後禁止銷售新燃油和柴油汽車的法案,以實現歐盟在2050年達至氣候中和的目標。因應世界綠色創科發展潮流,香港須把握疫後復常良機,配合國家發展,推廣國產綠色技術。

歐洲議會於3月28日正式通過在2035年後禁止銷售新燃油和柴油汽車的法案,以實現歐盟在2050年達至氣候中和的目標。正反雙方雖一度拉鋸,但歐盟向德國妥協,允許在2035年後可繼續生產使用E-Fuel合成燃料的混合動力汽車,始令這項劃時代的法規得以通過。然而,此仍為全球交通運輸減碳的重要里程碑,鼓勵世界轉向過渡至使用潔淨能源的電動車,有助減緩氣候危機。

歐盟通過法案 唯放寬E-Fuel燃料

交通運輸佔歐洲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約20%,亦是空氣污染物主要來源,令大眾面臨更高的呼吸系統疾病、心臟病和中風等健康風險。由於電動車沒有尾氣排放,碳排放亦較燃油車低,加上其技術亦不斷進步且價格逐漸下跌,故各國均積極推廣使用,受近年能源成本高漲和環保法規影響,歐盟消費者已逐步轉向購買電動車。而禁售燃油車法案的支持者認為,此可為歐洲汽車製造商轉型生產零碳排放車輛訂下明確時間表,進一步推動歐洲電動車產業發展和投資,催生建立廢棄電動汽車電池回收業和相關法規,有助歐盟實現其於2050年前成為氣候中和經濟體的目標。

儘管逐步淘汰燃油車,再轉型至發展零排放的電動車有諸多好處,但政府需要大量投資予建設充電站、電網等基建設施和發展電池技術,以儲存可再生能源的電力。另一方面,法案反對者批評,大幅淘汰燃油車將影響數十萬引擎製造業者和相關業者的就業職位。

德國早前要求修改法案,豁免淘汰使用E-Fuel合成燃料的汽車,以減低對其傳統製車業的影響。E-fuel是指透過可再生能源發電來提煉氫氣,並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的液體燃料,可供傳統燃油引擎的車輛使用。然而,E-fuel合成燃料目前價格高昂,技術尚未非常成熟,又須耗費較多可再生能源,多數歐盟車廠預料會繼續專注發展電動車。

中國電車銷量領先全球

全球汽車產業正急促轉型,中國政府亦積極發展零排放交通,推行新能源車普及政策,令其電動車生產和銷售的增長都遠遠領先全球其他地區,自2015年起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並保持至今。此外,國務院辦公廳於2020年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力爭在2035年前令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以及訂立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目標等,以期促進節能減排。

中國電動車製造商與歐洲企業合作,發揮彼此優勢,以提高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降低生產成本,並可共同開發技術以提高產品素質。此外,中國電動車產業獲政策鼓勵,正探索和發展自動駕駛技術,推動動力電池全價值鏈發展,完善回收機制,並自主研發高能量密度電池技術,以及高功率快充和無線充電等快充技術。此外,智能駕駛輔助系統、車聯網(V2X)技術、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等智能技術或會成為電動車研發重點。

然而,研發和普及電動車面臨不少難題。汽車電池成本仍居高不下,須開發更實惠的電池材料和技術以降低電動車整體成本。 此外,建設充電基建設施需要大量投資和時間。政府、企業和社會應共同合作,積極使用可再生能源發電,擴大電網容量並加強電力供應穩定程度,以應付日益擴展的電動車市場且減少碳排放。

香港應把握綠色創科轉型商機

因應世界綠色創科發展潮流,香港須把握疫後復常良機,配合國家發展,推廣國產綠色技術,加速東西科技交流。去年有本地巴士公司與內地製造商合作,開發全球首輛三軸雙層氫燃料電池巴士,推動本地減碳同時亦加速內地電動車技術發展。

此外,於本年度《財政預算案》中,財政司司長點出構建國際綠色科技及金融中心為香港經濟未來發展重點,並希望構建綠色科技生態圈。香港應利用自身金融、貿易、資金流動、先進科技等眾多優勢,鼓勵本地學術機構和科技園研發綠色科技,提供更多誘因讓商界投資創新科技和綠色產業研發,培育相關產業和人才,並積極促進應用相關技術。此舉可開拓並發展潛力巨大的全球綠色科技市場,吸引全球資金、企業和人才匯聚香港,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和無限商機,並協助全世界共同邁向低碳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