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20日是國際幸福日,已創立第10年。聯合國希望喚醒民眾,認識到幸福在生活中的重要。當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了一場網絡國際會議,探討幸福學校(happy schools)在各地的實踐情况。2016年3月,組織在亞太地區訂立了一套《幸福學校框架》,旨在改革教育制度,推動校園把學習連結到快樂與福祉。
幸福學校有什麼條件?
在《框架》下,聯合國提出22個幸福學校的條件,包括校園內的友誼、合理及公平的工作量、溫暖及友善的學習環境等。2020年新冠大流行,全球陷入幸福危機,組織進一步在去年提出「幸福學校倡議」,呼籲學校着力透過喜樂與參與的氛圍,培育學生對終身學習的熱愛,切勿把追求學術成績放在首位,犧牲學生福祉。
家長可能擔心,一味講求愉快學習,學生的學業成績會怎樣?《框架》列舉了日本秋田和福井兩縣的教育改革做例子。秋田縣政府推出了一個培育學生策略計劃,重點提升學生的發問能力;福井縣則實施一個5年教育基礎計劃,鼓勵體育活動及戶外遊戲。2015年的全國公開考試成績顯示,秋田和福井的初中生分別在知識應用的評核上名列第1、2位。
學生懂得發問有何重要?《框架》22項幸福學校條件中,其中一項為「學習者的自由、創意及參與」,重點是營造開放的課室氣氛,引導學生發問是方法之一。組織引述教育學者Dan Rothstein與Luz Santana合作的研究指出,當學生懂得發問,他們就更意識到學習屬於自己,從而加深理解能力,並自主連結和發掘新的知識。
動手學項目
近年香港,happy school概念也日益流行。2019年5月,教育大同與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第二小學合作推行的LBD(learning by doing)動手學項目,登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Happy Schools Project “Hall of Happiness”,被評為6個優秀開心學校活動之一。以下讓我們分享一個最近見證的幸福故事。
「感.創.做」LBD伙伴學校之一勵志會梁李秀娛紀念小學,本學期一年級常識科以LBD模式教學。LBD其中一項重要元素是「參與」,為了令學生更投入,教師主動邀請他們發言和發問,從而建立提問能力。該校正籌辦一個邀請家長到學校的驚喜派對,主要由教師帶領,但學生也有份設計和組織。在課堂上,老師便邀請學生針對驚喜派對來提問,過程中教師不會阻止,也不會立即回答或批評同學的問題。
結果,一個跟一個小宇宙發揮想像。「可以帶朋友來嗎?」「Party那天可做手工嗎?」「要不要戴口罩?」「派對可否不去/可否去迪士尼?」然後教師把類似的問題歸類,再與學生一同討論,怎樣才是一個驚喜派對。整個過程,孩子透過問題提出發想,再歸納,從而達至Dan Rothstein所說的深化學習。
建構幸福校園還有很多學問,尤其在後疫症時代,校園生活曾經中斷,學習情緒飽受困擾,重建談何容易。儘管困難重重,初心仍然單純,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教育總監Shigeru Aoyagi所說:每個人都值得擁有幸福,不止是學生,還包括校園內外的整個群體。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