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有幸能與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行政工商管理(EMBA)課程主任王澤森教授會談,探討商業創新4.0(Business Innovation 4.0)的課題。在工業4.0時代,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科技應用環環緊扣,也改革了企業管理模式。再者,全球面對經濟在新冠疫情中復甦和世界性問題,如氣候變化、能源危機、逆全球化的複雜局面,王教授表明,現在的商業思維和實戰跟以前截然不同,故在3年前開始發展「商業創新4.0」EMBA課程。
善於應用科技
首先,王教授強調在過去10年成長較快的公司均是建基於科技,例如谷歌(Google)、愛彼迎(Airbnb)、網飛 (Netflix)等,這些已位列《財富》世界500強公司。當代社會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是數碼經濟帶來急速的科技發展,人工智能時代已經開啟,我們面對的機遇與挑戰是並存的。所有管理人應高瞻遠矚,深入探索和思考科技的影響力,在商業營運的角色、趨勢,並準備協調人類與智能機械人共事。
人工智能現正以多元方式協助企業更高效地開展工作。由此引發的變革浪潮已在發生,預計有些工作會消失,同時亦會產生新的工作和模式。舉例說,以前高盛(Goldman Sachs)有500個交易員,現在只剩3個交易員,改為聘用200名工程師開發和管理智能交易平台。以前的交易員接受經濟學、金融業、商業培訓,現在交易科技員必須熟悉電腦、編碼(coding),略懂金融業的人才。
社會正面對人力資源需要提高技能(upskilling)和再培訓(retraining)的大趨勢。人類要解決機器做不來的事情,管理人應了解科技的趨勢,善用科技來做生意和管理,將來有許多工作均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為基礎。王教授簡單列舉兩個例子:
一、用大數據做市場推廣:人工智能可以幫助企業進行大量數據歸類、進行決策和配合顧客的需求。例如現在的廣告設計已運用先進科技和大數據,很精準地把不同資訊發送到人們的手機,男士有男士感興趣的內容,女士有女士愛看的訊息,故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在這方面的生意也面對挑戰。
二、人工智能幫助企業營運、管理:人工智能可以幫助企業在多方面做歸類、決策、預測和策略。例如客戶服務、資訊技術、人力資源、財務和銷售等。故以前的行政人員要管理人事,現在要管人工智能機器和大數據。企業需要聘用熟識科技的人才(如工程師),讓公司能快速轉型。 這將是未來10年的趨向,管理人應對數位轉型做好準備。
懂得說故事
吸引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和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
第二,王教授指出快速成長的公司均懂得說故事,吸引風險投資者、私募基金。我們需認知「人們投資在人的身上」,管理人懂得說故事,才可吸引投資者。現在的投資和以前找銀行申請貸款完全不同,以前要看資產(物業) 作抵押,現在則要看是否擁有可持續的科技,並需具優秀的團隊、創新的方案和卓越的商業模式。
重要的是,投資者的關係網和工作經驗都有助公司步向成功。如果有風險投資者願意投500至1000萬港幣給公司發展,同事們也願意樂力做好一個展示,故管理人必須懂得討好投資人。上述提及的,在以前的商業管理或EMBA課程是不會演繹的。
私募基金是近年興起的資金來源。一些公司私有化時,均是依賴私募基金支持;例如:公司上市後,轉型時需調整策略,若經傳統的程序,手續繁複,也難轉型。新的做法是找一家私募基金支持,把公司收購,再分拆,然後重新在市場啟航。
王教授建議管理人應掌握怎樣說服私募基金投放資源到其公司。10年前沒有人會顧及這需要,因此,城大的EMBA課程看重風險投資和私募基金。管理人應關注私募基金公司和風險投資人看重什麼、需要什麼。他們的看法跟銀行不一樣,故城大商學院邀請這些公司的高階管理人跟學員作分享。這是關鍵的,若有資金投入,公司則可以成長和轉型,若沒有資金,則很難成長。所以,風險投資和私募基金是城大EMBA新的課程的兩大支柱。
收購與合併
第三,王教授解說跟私募基金和風險投資同樣重要的是收購合併。今天的公司若要壯大,不能單靠有機式、漸進成長(organic growth)。據報道,2021年3月,高瓴投資以合計44億歐元(340億元人民幣)購得飛利浦旗下家電業務,及15年品牌使用權。此次合併完成後,飛利浦將擴大健康科技領域地位,轉型爲健康服務公司,而高瓴通過此次合併,或將促進中國企業完善産業鏈,改寫家電行業的市場格局[1]。
很多公司在過去和未來均會經歷合併和收購的商業活動。無論是收購新技術 / 新能源、鞏固市場地位、擴張銷售渠道,或是推展新產品 / 服務等,成功的合併交易可以成為企業快速轉型策略型的契機。當然企業合併也可能帶來內部整合的問題。
一些有錢而不懂做生意的人,可以把資金投放在相關私募基金,他們會收購一些具潛質的公司,以配合傳統公司成長。很多年長的管理人未能適應新時代,欠創新思維,可以投放資源辦一場比賽,找一些年輕人、有創意的人去提供好點子,投放資金於具創意點子,開拓新領域、市埸,最後將新公司與舊公司合併,這是管理新思維,有助公司轉型。
環境、社會和治理(ESG)
第四,環境、社會和治理(Environment, Social & Governance, ESG)的宗旨涵蓋了環境、社會、治理等三大面向。ESG當中的環境保護,包含了氣候變化、污染與廢棄物管理、可再生能源等;社會責任包含了人力資源發展、產品安全責任、持份者的否決權等;公司治理則包含商業倫理、競爭行為、財務系統穩定與透明度等[2]。
王教授強調,ESG也是企業創新的一個重要元素,例如機構文化的配合、有什麼科技可以幫助公司在這方面做得好一點。重要的是,ESG不只影響企業形象,更影響到企業融資的額度、供應鏈的續行,以及投資者、消費者等利益相關者。管理人必須涉獵綠色金融、綠色供應鏈、數碼貿易等各層面議題,以創新的管理方式,兼顧永續發展、營商目的與獲利,才能保持成功。
全球皆倡議ESG是重要的企業管理元素。人類當前面對氣候變化的危機,很多企業主管卻都不知道該怎麼做,或只是為了交差而做。城大EMBA課程把ESG納入課程的重點,培育跨學科領域的人才,幫助企業與時俱進。
連接亞洲(Asia Connect)
第五,王教授表明城大的EMBA課程將重新訂位,把重點放在亞洲。他指出,過去他們會安排學習交流團去不同地方,如英、美等知名學府探訪。未來會重新部署,不再探訪英、美等國家,把重點放在亞洲,包括整個亞洲區的產業,如中國大陸、台灣、韓國、日本、東北亞等。
哈佛商學院提供的管理案例都僅僅是文件資料,城大EMBA的案例研究希望學員可以親自與相關高管對話,尤其是亞洲企業的高管。若學員到韓國,可以參觀三星、現代汽車;去日本,可以看軟銀、豐田和三菱等,這些都是全球市場有領導地位的亞洲企業。
今年3月,城大EMBA課程將開始第一個為期5日的學習交流團,到以色列去探訪。以色列位於亞歐大陸交界處,自古以來便是各民族交匯之處,其農業發展做得很好,沙漠中可以種出綠草、農作物,科研也很出色。雖然,以色列人口900多萬,只佔全世界萬分之一,但是數千家新創公司的創辦地和總部。納斯達克(Nasdaq)外國上市公司排行第二,僅次於有14億人口、資本規模大數十倍的中國[3]。
希望2023年疫情減退過後,可以重啟學習交流團。城大EMBA課程必定前往韓國、日本、印尼、馬來西亞和印度,這些國家的市場也很大。過去,香港人做生意過於集中於美國,估計美國市場將來會對中國和香港產品有更多限制,但亞洲區市埸是潛力非常巨大的市場。
城大DBA 、EMBA課程市場定位
第六,王教授評論現時香港市場上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MBA)多達300多個,如何做好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城大設有中文和英文的DBA和EMBA課程,這些高管課程學員總數超過300人。
香港有幾家大學在辦EMBA課程。其中,香港中文大學的EMBA課程有30年歷史,是市場上的領導者。香港科技大學與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合辦課程(Kellogg-HKUST EMBA),而香港理工大學已經停辦。城大的EMBA課程則有20年歷史,英文班正在收缩,因為市場競爭大,香港的優勢亦在減退,然而城大EMBA中文班正高速成長。
過去20年,城大EMBA課程收的學員多為工業家和家族企業的承繼人、領航人,例如金銀業貿易場理事長張德熙博士。這些EMBA校友長期支持大學發展,過去很多校友的捐款都來自EMBA校友。
王教授在最困難的時期接管城大EMBA課程。由2019年,香港社會事件後開始轉型。在新冠疫情期間,收生有困難。過去,有一半的學員來自中國的大灣區。最近3年,學員往來內地及香港,受政府隔離規限,故無論英文班或中文班都面對開課的困難。
香港優勢減弱、促進中港交流、聚焦亞洲
第七,王教授指出香港的優勢已經減弱。他坦言,若要吸引學員來讀英文的EMBA課程,他們會考慮選擇英、美國家的課程。若要吸引學員來讀中文課程,完全用普通話授課的,他們會考慮選擇中國內地的課程,如復旦、北大。 城大EMBA課程的定位是將內地的學員帶來香港,或帶出中國大陸,去多看國際性企業;並將香港的學員帶進中國內地。城大EMBA課程將不再前往英美國家學習,將來會集中與亞洲區的大學、企業交流。
未來幾年,城大EMBA課程將重新定位,把中、英文班的課程合併,設中文課和英文課,而不設中文或英文課程 (programme)。學員可自由選擇念中文或英文課,也可混合中、英文課,將內地和香港學員融合一起,上課程地點在北京、上海、 深圳和香港,這將會是課程的賣點。
最後,王教授重申不再選用哈佛商學院的案例,集中研習亞洲、中國和香港的企業個案。後疫情時代,大部分產業均面臨重新布局,及快速適應的挑戰。城大EMBA課程會集中培養學員以創新思维去治理組織和創造價值,運用科技向善,掌握財務和吸引投資,善用收購、合併以促進機構快速轉型,面對氣候危機,平衡營商目的與獲利,推進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結語
筆者十分感謝王澤森教授分享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行政工商管理(EMBA)課程的成功之處和近年的變革,期望未來聚焦亞洲,融合中港兩地學員的課程再為香港獻新猶。
「商業創新4.0」的構思和布局,跟筆者過往演譯的「工業4.0」及領導力等文章不謀而合,是次與王教授會談內容也包含了領導機構轉型,以及可持續發展導向的創新,筆者將容後跟讀者分享。
註(按字進入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