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漢迪:中國企業要掌握獨立自主的核心技術

中手游科技集團聯合創始人及副董事長冼漢迪表示,中國企業要建立獨立自主的核心技術,才能在面對不同的政治風險時不至於被動地妥協,令企業陷入危機與困境。

中手游科技集團聯合創始人及副董事長冼漢迪接受本社專訪,暢談當年為何在美國上市3年後毅然退市,並成為中概股回歸香港上市的先鋒,以及香港創科發展的前景。他表示要應對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發展的諸多限制和無理打壓,中國企業要建立獨立自主的核心技術,因爲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在面對這些政治風險時不至於被動地妥協,令企業陷入危機與困境。

承接上文:〈冼漢迪:中美脫鈎難以實現 香港仍可發揮所長〉

問:中國私募基金的發展潛力如何?可否與美國比拼?

冼漢迪(以下簡稱冼):近年來,我國私募基金行業蓬勃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數據顯示,自2015年到2022年6月末,資産管理規模增加了16萬億元,增長近4倍。而且,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的資料,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從6974家增長到24304家,增長了2.48倍,登記私募機構質量明顯提高;私募基金産品數量從8846隻增長到135836隻,增長了14.36倍;管理基金規模從2.11萬億元增長到20.39萬億元,增長了8.66倍,基金數量和管理規模均躍居世界前列,僅次於美國。

我認為,隨着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富有階層與機構投資者的的閒置資本積累逐見規模,追求更高盈利的動機趨強、社會信用環境不斷改善,加上法律監管不斷完善,中國私募紀念的發展潜力可與美國相比拼。

不過個人認為,我國的私募基金也需要調整目前過於追求短期效益的投資風格,更着眼於長遠戰略,更多關注行業成長性的挖掘和企業基本面的把握,更多關注對優秀企業的長期性培育。這也是我成立國宏嘉信資本的初心,要求團隊用「創業者心態」,一方面將資金投資到那些具有創業初心、惺惺相惜的同路人身上;另一方面,用創業心態做投資,時刻擁抱變化、實施變化。

問:美國對中國的高科技發展諸多打壓,中國企業有何對策?

冼:我認爲要應對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發展的諸多無理限制及打壓,中國企業要建立獨立自主的核心技術,因爲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在面對這些政治風險的時候不至於一味被動地妥協,令企業陷入危機與困境,正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這也是為什麼我和我的團隊在2019年開始募集第二支基金,最終在2020年携手深圳天使母基金、福田區引導基金及中手游等,成立了一支專注於戰略新興行業投資的早期基金,重點投資一些高新科技的行業,也希望借助國際化的優勢,投資香港高等院校的研發成果,協助這些研發成果轉化落地,在未來美國或其他國家對中國高科技發展諸多打壓可能成為常態的年代,協助中國企業更有效地做出應對。

冼漢迪認為,面對美國打壓,中國企業要建立獨立自主的核心技術。
冼漢迪認為,面對美國打壓,中國企業要建立獨立自主的核心技術。

香港搶人才策略要更進取

問:怎樣看香港的創科前景?條件夠不夠?

冼:在歷屆特區政府的努力下,香港創科土壤得到源源不絕的養分,在基建設施、基礎研究、人才培訓、科普教育、成果轉化、投資初創等方面投入大量資金,也取得一定成果,例如初創企業的數目由2014年的約1000家躍升至2021年的超過4000家,同期風險投資基金投資額也由12.4億元激增至471億元,更見證十多間獨角獸企業的誕生,香港現時亦已成為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集資中心,成果得來不易。

香港擁有5所躋身全球百大的大學,以及兩所大學醫學院躋身全球50強,研發實力和基礎雄厚,擁有5所名列全球70大的大學、兩所全球前40名的頂尖醫學院、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6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22所中國科學院聯合實驗室。香港匯聚了47名兩院院士,以及在不同領域的世界級權威專家和優秀創科人才,生物科技融資規模更領先全球,但存在培養人才的結構與科技創新、産業發展的要求不相符合的結構化問題,香港長期缺乏創科人才已經是業界共識,如果未能在搶人才、育人才方面努力,香港在科創上的優勢只會愈來愈弱。打個比喻,我覺得香港創科就像一家在太平山頂可以俯瞰維港的高等餐廳,有幾道拿手的招牌菜,也做了很好的宣傳,所以無論從地理位置、硬件配套都非常好,可能目前還欠缺足夠的侍應生、廚師甚至新鮮食材,縱然現在也會有人想來這家餐廳吃飯,但長此下去,這家餐廳的營運還是會出問題。

問:如何培養及鼓勵香港年輕人投入創科?

冼:習主席特別提到「青年有未來,則香港有未來」我非常同意。既然香港社會普遍認同創科引領發展的這個觀點,我認爲特區政府可以從多個渠道培養及鼓勵香港年輕人投身創科,例如規定小學必須將STEM成爲必修科,並為小學的STEM教育指定清晰的課程指引,及與中學的課程銜接,以及爲學校提供足夠的STEM 配套支援,積極聯絡科創業界,為對STEM有濃厚興趣及成績優異的高中生預先制定生涯規劃,鼓勵他們報讀理工科並提前確保他們在大學修讀課程期間擁有穩定的實習機會,提高他們報讀理工科目的誘因。

此外,也可以優化持續進修基金,針對科創相關的課程提供學費補貼,按學員的經濟狀況及年齡提供不同比例的補貼金額,並為企業資助員工報讀科創相關的培訓課程提供資助或稅務優惠,倡導全民科創思維及提升就業人口競爭力。我認爲特區政府在搶人才方面應該有更進取的策略,參考內地招攬人才的計劃,例如國家「千人計劃」、深圳的「孔雀計劃」等,不單給予人才留港工作的資格,亦需要從人才住屋、配偶就業、子女就學等提供一系列的支援及獎勵政策,吸引海內外人才來港就業創業。

特區政府亦應繼續支援初創企業的發展,尤其透過數碼港及科學園兩個園區支援科創企業以及有志創辦科創企業的青年人,我也是數碼港的董事之一,對此深有體會,以數碼港為例,已成功孕育5隻獨角獸企業(即成立不足10年,但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為初創企業提供辦公場地,以及在園區協助下為這些初創企業提供業務機會、測試場景、投資人脈網絡等,幫助這些企業走向成功。

冼漢迪希望政府可以透過數碼港及科學園兩個園區,加強支援科創企業以及有志創辦科創企業的青年人。(科學園Facebook圖片)
冼漢迪希望政府可以透過數碼港及科學園兩個園區,加強支援科創企業以及有志創辦科創企業的青年人。(科學園Facebook圖片)

問:香港如何善用大灣區市場發展創科?

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爲國家重要的區域發展戰略,國家亦賦予香港的機會,擔當灣區內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重要角色,特區政府亦與深圳市政府合作在河套地區發展港深創科園,若能善加利用,本可進一步推動香港科創產業的發展,以及為香港創科企業利用大灣區的龐大市場及人口,將科研成果轉化落地,但無奈2019年的黑暴及隨後的疫情,令灣區融合的進度受阻。

但我相信疫情只是一時,加上在政治上香港也回歸穩定,所以長遠來説香港可以更好地善用大灣區市場發展創科,但當中需要特區政府與灣區各個城市協商,便利香港創科企業在灣區發展,例如與深圳市協商,將河套發展區打造成「特區中的特區」。制定跨境大數據沙盒和跨境數據互通試點,在符合國家安全的前提下,允許本港企業及科研人員在區內共享數據及使用生物樣本作研發及商業用途,推動生物科技及大數據的應用發展,為科研人才提供便利措施,如安排房屋、香港與內地車牌互通、子女入讀國際學校等,滿足他們日常生活的所需,專心發展科研等等。

冼漢迪專訪 2-2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