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是11月11日。四條「一」,等如四條棍,內地民間於是創造了一個「光棍節」,即購物的大日子也。
觀乎在疫情之前的購物節,每年的銷售額節節上升,屢創紀錄。但疫情之後,這一天就變成真正的「光棍日」,像已故粵劇紅伶梁醒波和鳳凰女唱的「光棍遇着無皮柴」,想搵錢和花錢都無計可施。
近年來,光棍節的氣氛也傳來香港,可是遇上疫情,這種氣氛剛冒起來就魂斷奈何天。今年,內地繼續嘗試推動光棍節消費,可惜情況也不容樂觀,皆因消費力大減;加上疫情影響了全國的運輸能力,網上訂購的產品一般運送需時,遇上光棍節更大量「塞貨」。大家只想疫情盡快過去,更希望不合時宜的防疫措施馬上消失。
戰爭只為轉移矛盾
在台灣,沒有光棍節,台灣人不會在那天特別增加消費。此刻,他們更關心另一個話題,就是北京在二十大後不斷強調軍隊要做好打仗準備,聯合指揮中心的新聞多起來。這到底是造勢凝聚民心軍心?還是戰爭真的迫在眉睫?不得而知。
台灣人好像並不緊張,也許習慣了文攻武嚇。一些台灣人說,台海之間會否發生戰爭,既要看兩岸和國際形勢如何發展,但更要關注大陸未來兩至三年內的變化。經驗說明,對外戰爭和權力鬥爭一樣,往往是為了轉移內部問題和矛盾。如果大陸內部穩定,經濟回升,民怨減少,自然矛盾消退,根本毋須透過動武來轉移視線。
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不少人希望大陸的情況好轉,好了就不用到處尋找轉移內部矛盾的目標;相反,還可以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提升綜合國力之上,跟歐美一拼。
戰爭的關鍵因素
這個良好願望能否實現?還要看兩個因素。其一,當然是內地的問題能否處理得好?如效果良好,自然阿彌陀佛,否則同樣會有轉移矛盾的需要。其二,即使大陸的內部問題得以解決,但屆時會否因為國力上升而連帶民族主義也不斷抬頭?果真如此,同樣有耀武揚威的需要。
無論如何,短期內兩三年必須密切觀察,中期則以五年。不過,我們都是一介庶民,難以影響政局,只能祝福平安無事,莫再紛爭。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