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市民荼毒室?經濟學與哲學有什麼分別?

疫苗和安全帶有非常不同界外效應。有效的疫苗,除保護接種者健康,亦有助減慢傳染病社區擴散;有效安全帶,除保護車上佩戴安全帶的人,卻有可能危害其他道路使用者生命安全,這不是哲學可以解釋的。

打疫苗才算好市民?不認識好青年荼毒室的好青年,但渾水財經Channel的渾水是多年朋友,渾水跟荼毒室的好青年爭拗起來。這場網上小風波,我認為是說明在公共政策討論上經濟學與哲學有什麼分別的好例子。

短片批評政府家長主義

事緣早前荼毒室發布一條名為《關於打針 我無嘢想講》短片,從哲學角度討論應否強制接種疫苗。好青年花了一半時間介紹哲學家辛格(Peter Singer)支持強制的看法:「透過立法強制駕駛者戴安全帶作類比,推論強制所有人接種而可以拯救生命的效益,遠大於奪去人有不接種疫苗的自由而來的損害。」然後再花時間去否定一些對此論述的批評。

看到這裏,即使「無嘢想講」的好青年未有表明立場,難免令觀眾以為他企圖為辛格的強制論洗白。誰料到,好青年最後提出接受一針疫苗只是小事,否定辛格論述全因反對政府家長主義。崇尚自由的渾水看過短片後,寫了幾篇長文回應,之後引發哲學爭拗,主要是「接受一針疫苗只是小事」是在受害人的傷口上灑鹽還是斷章取義?

接受疫苗與否屬實證問題

哲學,是對智慧的熱愛;西方傳統,所有學問最終都是哲學,因此我的經濟學博士學位仍稱為”Doctor of Philosophy”。傳統發展下去,可被驗證的知識先後成為不同範疇科學。於是近代哲學討論漸成為一堆不可被驗證觀點討論。既不可被驗證,哲學討論唯有集中搬出哪個哲學家說過什麼,而非現實世界究竟發生了什麼。問題是,不可被客觀驗證,卻又不等同完全沒有說服力,因能說服人類這物種,往往不一定是客觀驗證。

你信神嗎?信神的人往往不是靠任何客觀驗證。讀哲學的人可從邏輯到辯論都有很高造詣,但對個別範疇事實和實證知識,又可以是茫無頭緒。以立法強制駕駛者戴安全帶作類比,套用經濟學術語,最大問題是疫苗和安全帶有非常不同界外效應。有效的疫苗,除保護接種者健康,亦有助減慢傳染病社區擴散;有效安全帶,除保護車上佩戴安全帶的人,卻有可能危害其他道路使用者生命安全。

經濟學上的「鮑士民效應」(Peltzman Effect)就是芝大老師鮑士民實證研究發現,政府強制司機佩戴安全帶後整體交通意外死亡率沒有明顯減少,因意外中行人死亡率上升。背後經濟邏輯,是安全帶減低司機意外傷亡風險,需求定律下,佩戴安全帶的司機駕車更冒險!接受一針疫苗是否小事,是實證問題,並非好青年說說便算。

從一針疫苗成本到界外效應效益,經濟學都有數得計,支持或反對強制疫苗於是有了成本效益這個客觀標準。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徐家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