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在港舉行,港府大事宣傳,無可厚非。事實上,他們已悉力以赴,務必說好香港故事。但有港府中人搖頭嘆息,因為有人「在漫不經心之下,非蓄意地」替香港「倒米」,而港府卻不敢反駁。誰人那麼大膽?原來是內地官員。
內地官員挑起矛盾
內地官員認為,外國媒體對中國的報道不全面而且短視,可能會有所誤解,所以,不宜看太多這類國際媒體;此外,負面的報告也不要多看。這些話正是在這次會議上,由外國媒體全球轉播的;換言之,內地官員就在你面前罵你。真豪氣呀!更重要的是──政治正確!
港府中人說,內地官員不僅政治正確,也講大局觀念;不過,這只是內地官員角度的大局,而沒有想到香港的大局。即使這次峰會的對象是金融領袖而不是國際媒體,但香港正需要國際媒體協助唱好香港故事,犯不着落筆打三更,無端挑起矛盾,成為國際媒體寫作的「副產品」,影響中國形象。
參與峰會的英倫銀行前行長卡尼在會上說,國際媒體表現好,他也相信國際媒體的報道。言下之意,難道要西方投資者只閱讀和相信中國媒體嗎?
各為其主也要講方法
內地官員經常說,外國媒體和外國人不是經常在中國生活,對中國了解不深,建議他們多到內地走走。大家不反對多來,但「不經常在中國生活就了解不深」的結論卻令人疑惑。外國媒體問:「中國官員也不是經常在外國生活,為什麼又經常批評外國?而且甚少有中國官方以外的口徑和內容?他們為什麼不能全面說出業務範圍內的專業意見?」
在政治和利益上各為其主,可以理解,但也要講方法。以跟香港競爭的新加坡為例,它正在香港的「慷慨大方」之下搶吃香港的成果,但該國官員公開卻說:「亞洲可以有兩個金融中心」,「新加坡和香港可以一起把餅仔做大。」他們更不會用一竹篙打盡一船人的口吻指責國際媒體,因為他們知道國際媒體唱好新加坡故事的重要性。
有外國記者對我說:「他這次體驗了一點,就是香港的中國特色。」說完,他就忙着跟進陳茂波剛染疫回港後馬上出席峰會的情況,細心研究他昨天的沙啞聲音。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