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日出,循環往復,由孩童成長說到整個社會的文明進步,價值教育永遠長青,關鍵在於如何實踐,實踐怎樣的價值。由教育評議會申辦,國史教育中心(香港)籌辦,優質教育基金贊助,為期兩年的「價值教育──老師培訓課程」(下稱本計劃),得各方的積極響應及參與,各校經已完成全部課程。曲終人不散,主辦方將就本計劃於先導期參與的小學7所、中學5所,以及執行期參與的小學20所、中學21所,即合共53所學校,於過去兩年間,各自發展的校本教材,彙輯成教材套,供全港中小學參考並使用,藉此回饋學界。
執筆之際,俄烏戰事經已大半年,炮火不熄,生靈塗炭,烏克蘭境內頹垣敗瓦處處,雙方因戰事死亡人數已近三萬,傷者人數更是數倍上升,烏克蘭流離失所的難民以百萬計,俄羅斯遭受歐美四方八面的制裁,境內外的人民生活並不易過。美國及北約置身事外,卻繼續拱火,不斷供應武器予基輔,戰爭殘酷,雙方未見和談,難見收兵跡象。究其原因,敵我雙方,魔鬼天使互相扣大帽子,世局正在大動亂,大爭鬥中,戰爭與和平、摧毀與建設的價值教育就在大考驗中。
回到香港學校教育現場,中學男生因不願剪下三千煩惱絲,就要去狀告平機會,與培育近6年的學校反目。另有一所中學的學生們,於集會鐘聲響起,升國旗的莊嚴儀式將要舉行之際,仍然在食物部品嘗早點,學校施以停課處罰,卻引起媒體的爭議。前後兩宗明顯違反學校常規的事件,竟起連串波瀾,引來各界注目,事件仍在發展中,最終還是要放在價值教育的秤砣上,再用心中一把尺,定出道理,說出感受,顧己要及人。
又再查看,本計劃所選擇的10個價值教育主題,是根據現行教育課程指引所提及的價值觀和態度,以及參考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Martin Seligman等歸納所得正向教育24種人格,從中挑選,並配合香港獨特的教育情況及中華文化而訂定。當中分兩大範疇,包括「仁愛待人、彼此尊重、獨立思考、慎思明辨、身份認同」,這是內在的;而外在的包括「善用自由、公道不偏、承擔責任、守法護法、和平友愛」。世道正向或逆向,公民素質上升或沉淪,本計劃提出內在、外在的價值教育的研習,能否被重視,無疑是關鍵中的關鍵。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