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李白詩看「詩仙」的現代意義

詩到李白,凡神仙游俠奇山異水名酒美人,都成他詠歌的材料。李白從小就受到道教神仙思想的薰陶,在其詩歌中多有體現。

李白,字太白。其籍貫異説紛紜,或曰隴西,或曰山東,或曰蜀。其出生地尚無定論,主要有生於蜀和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二說。據李白自言及相關材料,其九世祖先為涼武昭王(李暠, 351-417)之後,其先於隋末流寓西域,至其父李客(生卒年不詳)才「逃歸於蜀」,四歲的李白亦隨之遷居劍南道綿州昌隆縣青蓮鄉(今四川省江油市)。

年少穎慧  十歲通詩書

李白少穎慧,十歲通詩書。喜任俠,輕財重施。或訪道四方,以鍊丹求仙爲事。天寶(742-756)初,入會稽,與道士吳筠(?-778)友善。筠被召入京,李白也隨着到了長安。賀知章(659-744)讀了他的《蜀道難》,深受所感,歎為「謫仙人也」,薦之於玄宗,召為翰林供奉。二年餘,求放還山。

天寶十四載(755),安祿山(703-757)反唐,李白轉徙宿松(今安徽省西南部、長江北岸)、匡廬(即江西省廬山)間,永王璘(719?-757)爲江淮兵馬都督,辟爲府僚。璘謀反事敗,白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得還。代宗寶應元年(762),在當塗病死。留下詩九百餘首,世稱「詩仙」。

陳師耀南《唐詩新賞》曾將李白一生,分為六個階段:生於西域;成長蜀中;漫遊華東;長安夢碎;江湖浪跡;宧舟再覆。頗便記憶。我也寫過一首《題李太白》的詩,概括了李白的一生和我對他的感受:

飛揚跋扈謫仙人。玉山自倒態絕倫。平生四海為胸臆。沈吟俯仰筆底真。五七言絕體高妙。古風樂府尤稱神。桃花潭畔踏歌處。會有出水芙蓉新。金陵酒。峨眉月。天姥峰頭。梁王宮闕。杖劍走馬如閒雲。一生貴賤何飄忽。恩承帝主親調羹。翰林供奉驚一鳴。酒醉恐言溫室樹。白首肯著太玄經。可憐淪作永王客。夜郎萬里愁遷謫。是非留得後人爭。千秋長養詩魂魄。

杜甫(712-770)《春日憶李白》云:「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確然,詩到李白,凡神仙游俠奇山異水名酒美人,都成他詠歌的材料。沈德潛《說詩晬語》稱其「落想天外,局自變生,大江無風,濤浪自湧,白雲舒卷,從風變滅。此殆天授,非人力也。」

李白從小就受到道教神仙思想的薰陶,在其詩歌中多有體現。其《感興八首》其四云:

十五遊神仙,仙遊未曾歇。吹笛吟松風,泛瑟窺海月。西山玉童子,使我練金骨。欲逐黃鶴飛,相呼向蓬闕。

又在《下途歸石門舊居》中表達對神仙的嚮往:

余嘗學道窮冥筌,夢中往往遊仙山。何當脫屣謝時去,壺中別有日月天。

一生與道教徒接觸甚多

李白一生與道教徒接觸甚多,如司馬承禎(647-735)、吳筠(?-778)、焦鍊師(生卒年不詳)、元丹丘(生卒年不詳)等。李白入宮,亦多得於吳筠所薦。其與元丹丘更為一生好友,在李白的詩中,有14首提到元丹丘,如《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後續。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詩仙」的現代意義 2-1

招祥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