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西城:紀念倪匡最好方法 英譯《尋夢》等書推廣海外

沈西城表示,除了《尋夢》,《黃金故事》、《眼晴》及《頭髮》亦是衛斯理系列的佳作,將之譯成英文,推廣至海外,才是紀念倪匡的最好方法。

著名作家倪匡7月3日逝世,他的生前好友、作家沈西城早前在香港書展的活動中表示,應該將倪匡「衛斯理」科幻小說系列中的佳作,例如《尋夢》翻譯成英文版推廣至海外,並認為這是紀念倪匡最好的方法。

少年時讀小說 是最大娛樂

年逾七旬的沈西城,7月23日在書展活動中暢談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文壇和倪匡,他指出,六七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很多內地作家來到香港。相對而言,電視廣播在香港發展較晚,早期只有麗的映聲,1967年11月,無綫電視啟播;電台廣播則有香港電台、麗的呼聲和商業電台。他最愛聽李我的天空小說、鄧寄塵的詼諧小說、鍾偉明的武俠小說等。家中沒有電視機,看電視要到涼茶舖,喝涼茶一毫,看電視則要多付一毫。要省錢可租書,最初租連環圖《火燒紅蓮寺》之類,看得不亦樂乎。

沈西城後來認識了倪匡,倪匡說他也看《火燒紅蓮寺》,沈西城「恍然大悟」,「原來做作家要從看《火燒紅蓮寺》開始」。

後來,沈西城開始看小說,最初讀女作家孟君(馮畹華)的作品,「她的兒子更出名,叫劉培基」。沈西城自言當Playboy總編輯時訪問過劉培基,「印象中他是一個非常有自信的人,不會虛飾;『百變梅艷芳』不是梅艷芳百變,是劉培基令她百變」。

孟君之後,沈西城讀伊達的作品。他說,「伊達其實是倪匡的師傅」,倪匡問是何意,他回答:「伊達是第一個令作家變成明星的作家。」他不但寫小說,還跟謝賢拍電影、做模特兒,又唱歌、拍「寫真」,倪匡表示佩服卻也表示榮幸,因為「彼此都是上海人」。

伊達的名作包括《蒙妮坦日記》、《冬戀》(已故名導演李翰祥曾拍成同名電影)等,但沈西城卻表示印象最深的小說是《別哭,湯美》。若干年後他跟伊達說,他的英文名字就叫「湯美」,「你叫我別哭,因此我現在笑」,伊達為之莞爾。

倪匡兄妹皆作家 性格迥異

沈西城說,倪匡與他妹妹倪亦舒(即女作家亦舒)性格不同,「一個是火星,一個是冥王星」;倪匡脾氣火爆,不高興會罵人,但倪匡很欣賞亦舒,甚至認為她是香港寫小說最好的女作家,不過,兩兄妹竟然可以20多年不來往。

沈西城又「爆料」說倪匡不但寫小說「叻」,講數更「叻」,寫《女黑俠木蘭花》原來10元1000字,最後加到100元1000字,這在60年代是很大筆的稿費了。「當時經理月薪也不過千元,他一個月賺幾千元,搞到最後羅斌(環球出版社老闆)都頂唔順才沒有寫下去」。

沈西城(台上左)談倪匡的講座坐無虛席,主持人是香港電台節目主持施志咏。
沈西城(台上左)談倪匡的講座坐無虛席,主持人是香港電台節目主持施志咏。

南極白熊爭議 「世上沒有衛斯理」

倪匡硬拗的功夫也是天下無雙,話說衛斯理系列其中一集《地心洪爐》,寫到衛斯理到了南極殺死了一隻白熊,有讀者質疑白熊只在北極有,南極有的是企鵝,倪匡後來在專欄上回覆:「南極沒有白熊,世上也沒有衛斯理。」

沈西城告誡讀者,佩服一位作家,可以研究作家的寫作手法,但毋須太痴迷,痴迷過度便不清醒,只會看到作家的優點,看不到缺點。他認為,哪怕是紅學家俞平伯、周汝昌,研究《紅樓夢》也會「痴迷」,試問世上又何曾有賈寶玉、林黛玉呢?

與倪匡相識相知 命格使然?

與倪匡相識52年,沈西城自言與他來往最多的是1978至92年,這十多年的時間也是倪匡創作慾最旺盛、生活最多姿多采的時期。他認為,倪匡的創作分3段時期,第一段是住銅鑼灣百德新街時期;第二段是住住北角寶馬山時期;第三段則是住在北角丹拿花園時期。他指出,倪匡住寶馬山時,是創作最輝煌的時期,亦是兩人來往最密切的時期;其次是住在百德新街的時期,到了晚年,倪匡自言「配額用完」,擱筆不寫了。

沈西城坦言,香港也有不少作家寫科幻小說,但沒有人趕得上倪匡,因為「你有他的文筆,沒有他天馬行空的構思;你有他天馬行空的構思,沒有他的作家魅力和應對。倪匡反應之快,無人能及」。兩人如何成為好友?沈西城說他也不知道,但說導演徐克有位美術指導趙崇邦,精於紫微斗數,嘗閱倪匡命盤,發現倪匡命盤為百年難得一見,丙午日生,命帶「四個火」及天馬星,因此脾氣暴躁,想法天馬行空。趙崇邦又為沈西城相命,發現他命帶「四個水」,因為性格不同,命盤「互補不足」,故倪匡從不罵他,還說他好人,信不信由你了!

創作要有衝擊 小說作家都「曳」?

沈西城又說,倪匡曾表示,做小說作家要有兩大條件,一是要有天份,二是要「曳」(頑皮);「10個作家,11個都曳」。「乖」的做不了小說作家,「最多做散文家、書法家,做老總,開書店(指鄭明仁)」。

沈西城自言科幻寫不過倪匡、武俠寫不過金庸,因此他寫「掌故」。不過,倪匡告訴他,寫掌故要加入自己的感情,沈西城認為這個建議很好。

沈西城又分享了倪匡的軼事,說他當年移居美國三藩市,閒來種花、剪草、看成人影片……。沈西城說他太「乖」了,生活沒有了衝擊,創作泉源便枯竭,晚年變了「好老公」,便沒有了「衛斯理」!

沈西城強調,寫小說的作家不能太「乖」,郁達夫、徐志摩都不「乖」(指男女感情上); 「乖」就變了周作人,「最後變了漢奸」。(編按:周作人是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翻譯家,其晚年代表作《知堂回想錄》,也是散文式的回憶錄。)

《老貓》有英譯 「但不是最好」

他又認為,倪匡156本「衛斯理」小說中,寫得最好的一本是《尋夢》(現場有讀者附和他的說法),「倪匡也認為《尋夢》是他最好的作品」,無論起承轉合、小說結構嚴謹程度,都屬上上之選。「應該找英文好的人,把《尋夢》翻譯成英文版,讓外國人知道香港也有「科幻加推理」的精湛傑作」。沈西城指出,《老貓》有英文版,但《老貓》不是衛斯理系列中最好的,如果有人翻譯《尋夢》的英文版,「為我哋香港人爭口氣」,「一定會暢銷」,「分分鐘攞到普立茲獎」。

沈西城又表示,除了《尋夢》,《黃金故事》、《眼晴》及《頭髮》亦是衛斯理系列的佳作,將之譯成英文,推廣至海外,才是紀念倪匡的最好方法。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