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級機構穆迪(Moody’s)於前晚將香港的主權評級從「Aa1」下調至「Aa2」,即是從最高級別中第二級降至第三級,表示香港發債質素和信譽仍是被評為接近無風險。香港評級下調是因為香港與內地在經濟、金融和政治三方面越來越融合,所以穆迪在調低中國主權信心評級後,香港評級隨之被下調也是合理的。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很快發新聞稿,指特區政府不同意穆迪的決定。無奈,陳茂波出盡九牛二虎之力反駁穆迪,但最終結果是不會變的,大型評級機構永遠堅稱他們做的評級工作是具獨立性和公正性。
今次香港評級被下調是否由於本地的經濟、金融和政治與內地行得太近受拖累,值得市民細心思考。內地在過去十多年,社會出現重大的改變。部份內地居民是富起來,甚至有不少成功的內地商家走出中國,到外地發展生意或收購他國企業,但問題是在國家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卻產生大量後遺症,包括產能過剩、地方債、影子銀行、樓市泡沫、貪腐等。此外,在金融海嘯後,國債佔GDP比率明顯上升,評級機構下調中國主權評級也不是完全沒有理據的。
評級下調缺乏理據
然而,香港評級被下調卻頗奇怪,因為自上年年中英國脫歐公投後,金融市場已逐漸適應去全球化運動的影響,即使其後狂人特朗普勝出美國總統大選和意大利憲法公投不獲通過,環球經濟反而慢慢地有起色。以歐元區為例,最近公佈的經濟數據似已漸入佳境,加上美國經濟仍維持活力,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體也應該受惠於外圍經濟持續好轉。
政府統計處於兩周前公佈今年第一季經濟增長為4.3%,創下自2011年第二季後新高,而香港政府的財政儲備也接近一萬億港元,身家豐厚,以這樣優秀的經濟和公共財政表現,穆迪將香港評級下調是缺乏強而有力的理據。
至於中國對香港的政治影響,筆者只能說句「無奈」。回想過去幾年,梁振英的管治手段,令大家明白香港今時唔同往日,這是殘酷的事實!
內地逃生門
有不少經濟分析員將香港GDP佔內地GDP比例持續下降作為證據,展示香港在中國的地位越來越低,筆者認為這分析缺乏客觀性。因為香港是發展非常成熟的經濟城市,而內地則是處於較高的增長期。假若真的要比較經濟表現,大家可以看看兩地的人均GDP,香港是中國四倍有多,反映香港仍是有優勢的。
街頭智慧告訴我們,中國經濟發展健康,香港以至其他國家絕對會受惠,然而,一旦中國出事,香港可能是內地的逃生門。在2015年7月上旬出現的大量上市公司在滬深兩個交易所停牌,猶幸尚有香港股市作為資金池,讓投資者抽走資金解決短期流動性被凍結的問題。從這例子來看,香港對內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
原刊於《蘋果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