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港股的表現遠不及港樓?

港股的弱勢是結構性的,不只是周期性的,往後也不易有太好的表現。原因是不斷會有內地公司來港上市,但內地的資金卻沒法輕易來港撐內地來港上市的公司,要主力靠香港的資金去撐,當然愈撐愈乏力。

影響港股投資的因素大部分都會同時影響地產,所以兩者的表現,即使不完全同步,但大體上同向。不過,在過去一年,恒生指數一度從高峰下跌了四成,但中原城市指數卻一直在高位徘徊,波幅只有4個巴仙左右。

究竟是股票投資者對利淡的消息過度驚恐,還是房地產的投資者對壞消息過度麻木?究竟我們應該趁低吸納港股,還是趁高套現港樓?這些問題投資者都在思考,卻不容易找到答案。

本地資金  獨撐乏力

我個人認為,港股的弱勢是結構性的,不只是周期性的,往後也不易有太好的表現。原因是不斷會有內地公司來港上市,但內地的資金卻沒法輕易來港撐內地來港上市的公司,要主力靠香港的資金去撐,當然愈撐愈乏力。

在中美關係未鬧得這麼僵時,還有一定的國際資金來香港參與股市投資。但隨着美國政策的收緊,來港的外資已受到愈來愈多的制約。導致香港的股市,既缺乏內地資金的支持,亦缺乏西方資金的支持,股價很難升得起。

內地的公司早已發現,一間公司若果同時在內地與香港上市,股價在內地的表現一定好過香港,原因是在內地上市的公司可得到全國的資金捧場;而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卻只能依賴香港資金來支持。內地的股市可以單日成交過萬億人民幣;但香港的股市能維持在1000至2000億港元水平已屬不錯。兩者差距這麼大,港股的表現自然及不上A股。

為了有更多的資金可以流入港股市場,現時雖然設立了「滬港通」與「深港通」之類的通道,但流通量有限制,而且資金須受閉環監控,不能流出香港,吸引力不算很大。由於在可見的將來,中國政府都不似會放寬外匯管制,因此,港股的交投量不似很快可以活躍起來。

香港房地產  需求彈性低

內地人要來香港買樓,雖然也受資金調動上的限制,但房地產的地域特性很強。想買香港樓的人,不一定會接受泰國樓、馬來西亞樓;即使是美國樓,也不一定有替代香港樓的能力。香港的獨特生活方式,令香港樓從來都不乏情有獨鍾的買家。

現實是香港房地產市場的供應非常有限,光是供應本地的用家已顯得不十分足夠,何來餘力來滿足內地投資者與新移民的需要?

股票市場的需要,是可以透過不斷發行新股,或透過新公司上市,去加以滿足的;中國有這麼多的公司排隊等着上市,香港純靠本地的資金已不勝負荷。因此,香港的股市必須覓得新的資金來源,才可以出現另一番景象。相反,香港的房地產市場供應有限,內地的資金雖然一樣不容易來港,但能夠來到香港的,就不容易被吸引去買別處的物業,令香港樓市的表現遠勝於股市。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施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