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令人想起2014年:規模小得多的軍事行動,換來歐美的一連串經濟制裁,包括凍結個別人士戶口和資產、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終止對俄羅斯的優惠貸款、禁制某些俄羅斯銀行的金融交易、停止向俄羅斯出口部分戰略性用品,都是熟口熟面的制裁指定動作。是的,當年也有透過將俄羅斯剔出SWIFT的討論,但最後沒有成事。
2014年經濟制裁失敗
當時,輿論大多認為在經濟制裁下,基礎一向不穩的俄羅斯難逃一劫,在壓力下將會從克里米亞撤軍,亦會停止對烏克蘭東部的威脅。當時歐美等更佔盡天時地利,施壓時剛好碰上油價大跌,俄羅斯慘遭兩面夾擊,盧布大幅貶值,通脹應聲上升至雙位數字,部分銀行出現資金困難,經濟明顯萎縮,財閥政要損手的同時,一般人民的生活當然也大為倒退。
結果,俄羅斯沒有因制裁而退縮,政權也沒有因民不聊生而倒台。以政治效果為量度標準,一連串制裁措施可說是失敗收場,一眾專家集體大跌眼鏡。有實證研究甚至指出,當年的匯價大跌,其實主要是油價造成,跟制裁根本沒有太大關係。
制裁擴大 盧布急貶
經過2014年慘痛的教訓,意在烏克蘭的俄羅斯在過去十年八載一直在做準備,在油價回穩後盡量「審慎理財」,將能源收入轉化成外匯儲備,居安思危地儲蓄至今天的逾6000億美元,排名全球第四,比2014年被制裁前規模還要大一點。與此同時,俄羅斯亦嘗試減少金融上對歐美的依賴,與內地關係更趨緊密,以備將來再被制裁時有路可逃。
俄羅斯經過多年來「閉門苦練」,今天終於有實踐機會了。跟2014年相比,現時的制裁措施可說是排山倒海,務求在短時間內令俄羅斯遭到強大的經濟打擊:除了一系列故技重施,今次還加上局部剔出SWIFT,阻止俄羅斯央行動用外匯儲備,一向中立的瑞士亦加入戰團,凍結俄羅斯在當地為數不少的資產。
一如2014年,今天輿論也大多樂觀,認為俄羅斯將會在經濟壓力下退縮。專家們會否再一次大錯特錯?在資訊一片真假難分的情況下,我只想提出兩個比較客觀可靠的數字作參考:沒有油價拖累,盧布在一個周末急貶了超過兩成,幅度和速度都比當年誇張。也許其6000億美元彈藥真的未能自由地派上用場,央行提高政策利率之急,也遠比當年激烈。
且看俄羅斯今次能否再一次創造「經濟奇蹟」。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