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醫生:肝癌與肝炎有緊密關係

大多數香港人聽見「癌」這個字皆聞風喪膽,但原來肝炎帶菌者比平常人有高一百倍的風險引發肝癌?究竟肝炎與肝癌有何關係?
訪者:知道有肝炎帶菌後,是否可以找醫生跟進?
 
醫生:如果你第一次驗血驗到有肝炎病毒,我們通常稱這為表面抗原,驗到的時候我們會再檢查。因為有可能是剛好在這段時間接觸到乙型肝炎的感染者,是急性肝炎。通常有個窗口期(Windows period),半年之後我們再驗,大部份成年人即使感驗到乙型肝炎,亦有機會自己復原,我們會檢查到他到底是復原了,還是確定他是一個慢性帶菌者。
 
如果確認是慢性帶菌者,我們會建議他做一個監測,監測一般的指引到40歲以下,但我認為一旦確診,其實應該一路監測。監測的部份包括驗血,驗血是為了檢查他的肝功能、肝酵素等等,看看有沒有一些急性的問題影響,令到肝酵素水平處於高位。肝炎的話,如果肝炎病毒一路都很活躍,會令到病患者一直有肝炎的病癥症狀,那麼便可以透過驗血得知肝酵素的水平診斷。
 

「多久驗一次血?」

 
訪者:要多久驗一次血?或者有什麼情況要做檢查?是否要和自身的過往水平比較?
 
醫生:通常我們建議六個月。一般驗血測試會有參考水平、正常數值。但我們也會研究病者自身情況,即他以往的驗血報告等。看乙型肝炎的監測、綜合評估,除了看肝功能,驗血也能夠看到其他指數,比如說凝血指數或白蛋白。另外,我們也關心肝硬化或肝功能惡化的情況,或腫瘤的情況,即是肝癌的情況,所以肝癌會有一個數值,我們叫甲胎蛋白,這是我們所謂的腫瘤指數。
 
另外乙型肝炎的病毒活躍性,以前來說主要都是驗乙型肝炎的表面抗原,另外亦都有 HBV E antigen: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這可以顯示病毒的分別活躍程度。其實現在有一些更好、更準確的手段,就是直接驗乙型肝炎 DNA 的核酸,這是一個可能比較準確的。以前的檢測昂貴,但隨着發展成本降低,幫助到更加多的病人,不過在公立醫院,以我所知還是要自費的。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

石致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