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會L型反彈?

在現實世界,除非遇到毁滅性的自然災害或者戰爭,經濟下滑都不是直落,而是斜落的。
L型是先直落,再橫行。但中國經濟是逐步下行,不算是直落。在現實世界,除非遇到毁滅性的自然災害或者戰爭,經濟下滑都不是直落,而是斜落的。急轉直下只是一個形容詞,在實際統計時是很少出現的。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更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在一般情況下,若果政府不加干預,任由經濟作插水式下跌,那一定會跌過頭,那就會出現觸底反彈,而不是橫行。首次反彈的力度會大一些,之後才會愈彈愈小,最後變成橫行。情況一如皮球從高處墮下,先彈跳一輪,最後變成滾動。因此,大部分經濟周期的底部都是由多個W型組成,只是反彈的幅度變得愈來愈平滑吧了。
 
人類歷史上,大部分經濟周期的底部都是近乎U型的底部的,屬於圓底;需要慢慢尋底,慢慢復甦。所謂V型反彈,多出現在股市或期貨市場,由短暫影響的事件所驅動。但宏觀經濟的數據,大都反應滯後,對突發事件有足夠的消化能力,走勢會被平滑化,不容易有V型反彈。
 
整體而言,事物的發展大都是波浪形的,甚少是L型直角的。中國的太極圖所象徵的正好就是自然界與社會上的同形現象。權威人士用L型去比喻中國經濟的態勢,主要是想大家不要對V型反彈有過多的幻想,而不是說中國的經濟會以L型的態勢運行。
 
中國經濟尚在下行,若果是L型的態勢,那豈不是尚在L型的垂直下行線中運行,而觸底時將會是90度的硬著陸。這應該不是國人樂於見到的景象。
 

不能長靠寬鬆貨幣政策

 

權威人士在接受《人民日報》的訪問時,表達了對放寬貨幣政策的不認同。他認為,以加大槓桿的方式去增加投資能力,並非中國經濟的出路,甚至會進一步種下禍根。
 
事實上,經過30多年的經濟好景,中國早已產能過剩,庫存過多、借貸過度。大量資源已被困死在經濟效益不高的地方,失去了流轉能力。在這種情況下,經濟無可避免會逐步失去動力,需要消化與調整一段時間,才能重新上路,開始復甦。
 
然而,中國的官員不願接受這種新常態,因為在經濟增長的情況下做官,當然舒服過在經濟收縮的時期做官。在經濟增長時做官,既容易有政績,還容易撈油水。但在經濟收縮時,當官的麻煩多,工作重,還要背黑鍋。所以他們會想盡辦法令經濟可以持續增長。
 
在正常的情況下,經濟之所以能不斷增長,是因為之前的投資有產出、有回報,令社會可以進行更多的投資。然而,在連年經濟好景的情況下,企業的信心過度膨脹,投資太過輕率,導致很多投多、投錯的現象。庫存增加,企業只好停產,資金沒法收回,企業只好借貸度日。結果,社會上的資金就會出現緊張,利息就會被抽高。這時,做生意會愈來愈困難,經濟開始走下坡。
 
生意難做,銀行的壞帳增加,放貸時就會謹慎,並會要求收取更高的利率。為了避免這種負面的連鎖反應,中國政府在一年多前已開始減息降準,希望用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去挽救經濟。
 
社會上的錢多了,就是以用新債去償還舊債,令債務危機可以延後。同時,企業亦可以容易借到錢作新的投資,不用純依賴之前的投資回報。現時,全世界政府都在做類似的事情,目的在於避免經濟過早進入衰退狀態。中國政府有這樣的選擇,亦無可厚非。
 
然而,一個社會總不能永遠靠借貸度日。類固醇只能用來救急,不能用來長服。當經濟度過危險時期後,就應該恢復有機增長,而不是長期依賴QE。只可惜,全球的經濟至今仍擺脫不了寬鬆的貨幣政策。
 
中國的問題尤其嚴重,原因是中國的貸款大量落入經營效益不高的國有企業手裏,而活力較高的民企卻不易取得資金,或資金成本很高。這種資金錯配的情況,令中國的寬鬆貨幣政策效果不彰。
 
本來,要經濟走出谷底,一定要汰弱留強。有弱公司倒閉,才能去產能,當債務真的變壞帳之後,才能去槓桿。公司被清盤,庫存才能真正被處理掉。但中國出現的情況卻剛與此相反。胡亂借貸投資的結果是增產能,加槓桿,積庫存。這樣,算出來的GDP雖然會好看一些,卻導致弱種流傳,令經濟更難恢復動力。所以我贊成權威人士的觀點,中國不宜把貨幣政策訂得太過寬鬆。
 
原刊於《am730》,獲作者授權發表。
 
(封面圖片:亞新社)

施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