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貨幣政策改革

未來人行或以短期逆回購利率引導市場利率走向。相對於存貸款基準利率,我們認為日後逆回購利率的變化將更能顯示人行貨幣政策的取態。
因此,未來人行是否需要再調低存款準備金率還需視乎內地的金融環境。我們估計人行於年底前或再降低存款準備金率50點子至17%(表4)。
 
 
由人行持有的外匯資產是跨境資金進出指標,從今年1月份至今已下跌逾1.2萬億人民幣,目前約為25.8萬億人民幣(表5)。部分人士擔心這會形成資金流走、經濟增長放緩及人民幣下挫的惡性循環,因此質疑現時內地的外匯儲備亦即人行的外匯資產是否充足。
 
 
理論上,人行的外匯資產應等同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外匯儲備,但實際上兩者卻存有差異。前者以人民幣的成本價記賬,而後者則為美元計算,會因匯率波動而出現價值變動。
 
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數據顯示,外匯儲備已由2014年6月4萬億美元的紀錄高位下跌12%至目前的約3.5萬億美元(表6)。雖說下跌金額龐大,但我們要知道成立國家外匯儲備目的是維持匯率穩定,當資金流走時,當局可動用外匯儲備避免匯率下挫。由於內地逐步容許匯率雙向波動,外匯儲備的作用已有所下降。內地剛運用外匯儲備以免人民幣急挫,但假如日後內地容許人民幣自由浮動,外匯儲備規模的大小已不足為慮。
 
 

貨幣政策改革

 
除了降低存貸款基準利率及存款準備金率之外,人行於今年10月23日亦撤消存款利率上限,完成利率市場化改革。在此之前,商業銀行可自行訂定其與客戶之間的貸款利率,但提供予客戶的存款利率,上限則為存款基準利率的1.5倍。人行的聲明指出,目前眾多金融機構於市場上銷售金融理財產品,為存戶提供高於存款基準上限的利率,是其決定完成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原因之一。
 
撤銷存款利率上限後,人行不再管制商業銀行與其客戶之間的存貸利率,意味市場可在資金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這亦與2013年11月內地三中全會的決定相符。
 
利率市場化後,商業銀行可因應客戶的信貸風險釐訂不同的貸款利率。但為加強資訊流通,市場需要一個參考指標以反映銀行在當前貨幣環境中提供貸款普遍採用的利率。這參考指標一般稱為貸款基礎利率或最優惠貸款利率(prime rate)。
 
在美國,最優惠貸款利率與聯邦儲備局的聯邦基金目標利率走勢一致,兩者的差距亦相當穩定(表7)。各主要商業銀行普遍採用同一的最優惠貸款利率,並以此作為釐訂各種貸款利率的基礎。
 
 
人行於2013年10月正式引入最優惠貸款利率的概念,稱之為貸款基礎利率(loan prime rate)(表8)。九家商業銀行每日向人行匯報其最優惠貸款利率,然後人行再作加權平均計算,以之作為貸款基礎利率向外發佈。隨着利率市場化,人行現鼓勵商業銀行參考貸款基礎利率為私人市場貸款釐訂利率。
 
 
利率市場化意味今後人行的存貸款基準利率僅具參考作用。人行或需要制定一個新的目標利率,通常為銀行同業市場短期利率的目標水平,藉此影響零售銀行市場的其他利率,從此達致調節經濟的目的。此舉亦標誌着人行貨幣政策的根本改變,從透過貸款額度及窗口指導控制貨幣的供應量到透過制定目標利率控制貨幣的價格,並以此影響其他市場利率及調節經濟。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

恒生銀行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