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首場立法會換屆選舉,將於12月19日進行,153名候選人將競逐90個席位。
內地《環球時報》8日(周三)刊登了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的專訪,她強調,過去這些年來,香港在民主、選舉等方面推進的工作,並不應該用「政改」一詞來形容,因為香港的政治體制已在《基本法》內有明確規定。鑑於當下香港已擁有一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選舉委員會,未來仍將有機會依照基本法和香港實際情況,循序漸進推進行政長官普選工作。
「香港終於渡過大風大浪」
對於4年多的執政生涯,林鄭表示自己既有欣慰,也有遺憾;欣慰的是,香港歷盡風浪,終回平穩;遺憾的是,自己沒能更好地團結香港社會。在她看來,未來的香港,將是一個獨特、多元而富有魅力的地方,為企業和個人提供光明的前景——這也是她希望傳遞給那些因擔心「政治氣氛」而離開香港的人的訊息。
她表示,過去4年多可能是香港1997年回歸以來面臨挑戰最嚴峻的一段時期,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的「反修例」風波持續了接近一年,接下來又是近兩年的疫情。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令我她感到最安慰的是,香港終於渡過了大風大浪,實現了平穩的局面。
令她覺得安慰的是,最終能在中央的支持下,協助香港回到了「一國兩制」的正確軌道,讓她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了信心,相信香港可以在「一國兩制」下繼續保持和發揮自身的優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讓「一國兩制」更加行穩致遠。
遺憾沒能把香港社會團結好
她坦言最大的遺憾是沒能把香港社會的團結做得更好。「記得近5年前,我參選特首時的口號是『同行,We connect』。因為當時香港社會上也有很多矛盾、紛爭,所以我曾希望在任內能更有效地團結香港社會和廣大的市民同行」。但這幾年香港發生了許多事情,現實是很多青年學生在「反修例」期間做了一些違法的事情。「我很遺憾沒有在『同行』的大前提下,讓香港社會更加團結」。
不過,林鄭相信,香港現在已經重回「一國兩制」的正確軌道,在政治體制上也全面落實了「愛國者治港」,她相信香港社會還是會慢慢變得更加團結,廣大市民應該對香港的未來更有信心。
留下是權利,離開是自由
至於有些人認為香港的自由度已黯然失色,愈來愈多人因此選擇離開香港。林鄭強調,香港是一個非常多元的地方,長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有些人對「一國兩制」政策不了解,有些人可能對一些政治理念有自己的看法,但只要不違反香港的法律,在香港生活沒有問題。《基本法》保障了每個人的自由與權利,即使個人選擇離開也無可厚非。
不過,林鄭希望對打算離開香港的人說,「香港是個非常獨特而有魅力的地方——它是國家的一個部分,但可以繼續實行我們比較熟悉的制度,無論是法律的、金融的,還是日常生活的。它的魅力之處在於它的發展前景非常好,是一個有龐大內地市場支撐的國際金融和商貿中心,能為企業和個人都提供很好的機會」。
她又承諾:「在經歷風浪、回歸平穩之後,我也要求特區政府更加積極有為:未來的香港將會是一個更加宜居、宜業、宜遊的地方,香港市民擔心的房屋問題、教育問題,未來都會得到改善。」
不應叫「政改」,只是落實《基本法》
林鄭又回顧過去香港的「政改」,她說,回歸以來,三次「政改方案」,只有一次是成功的,另外兩次是失敗的,因為沒有得到立法會超過2/3的支持。
然而她認為,那些工作並不是「政改」,因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體制已經很清楚明白地寫在《基本法》內有關行政長官選舉的部分之下,即「根據香港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實現普選」,但前提是必須要有一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來提名特首候選人,所以她不認為是「政改」,只是落實《基本法》中的有關內容。
因此,林鄭認為,「鑑於我們現在已經有了一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選舉委員會,未來我們將有機會按照基本法第45條繼續推進香港普選行政長官,當然這必須要看香港的實際情況」。
對於即將舉行的立法會選舉和明年舉行的特首選舉,林鄭月娥表達了「三個期待」:
第一個期待是,此次立法會選舉能真正體現出完善選舉制度的重要目標——愛國者治港。
第二個期待是,讓選民們了解,並不是要搞一個「清一色」的選舉。現有的153名候選人有不同的政治背景,有建制派,有非建制派,或以往屬於民主派的人士。還有許多政治獨立的人士,比如大學副校長、青年創業者等。
第三個期待是,希望未來的立法會能真正做到反映香港各界的意見,既能把民眾的訴求帶到立法會,也能履行《基本法》下修訂法律、審批撥款等憲制職能,還能監督行政機關工作。
她強調,作為特區政府,有責任鼓勵每一位登記選民行使公民權利,但最終投票率是高是低,她認為無必要過分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