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下的體育科課程發展

疫情下的體育課程發展,必須及早著力維護學生的情緒健康、體能感知及品德情意的整全。

筆者執教多年,從未任教體育科,但憑藉一腔教育熱誠,有幸與校內體育科的優秀老師共同構建校本體育科課程,並在任職校長期間與體育科團隊老師並肩而行,先後兩次獲得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體育學習領域)。

作為學校的課程領導,要說筆者在獎項背後的貢獻,就是在不同的時期,審時度勢,為小學體育科課程把脈,透過與教學團隊共同設計校本課程,積極回應當時體育的教學生態,前瞻體育的發展路向,最終提升體育的價值,造福莘莘學子。

幫助學生建立活躍、健康的生活方式

根據2017年編定的體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對體育的定義,體育是「透過身體活動進行教育」,其目的是幫助學生建立活躍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發展運動技能,加深認識運動的安全知識,以及培養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以達致全人教育。

經過兩年的疫情肆虐,可想而知,以上的課程目標在施教時障礙重重,似乎一切的防疫措施,如:戴口罩、社交距離、半天上課、諸多限制的體育活動等等,都是體育教學上的「攔路虎」,幾乎連體育老師們的教學專業能力都每況愈下。

筆者嘗試從疫情下的校本經驗來前瞻後疫情下的體育課程發展。過去兩年,為了回應體育課程的綱領,我校在「建立活躍及健康的生活方式」方面,下了一番功夫。

老師們利用電子教學及平台推行運動小精英計劃,以簡單的體適能動作(如半蹲跳)來進行個人比賽以至班際比賽,並記錄學生的運動習慣來激活學生在家學習的動機,跳出空間的限制,享受運動的樂趣。

此外,老師們仔細規劃,在停課期間堅持安排體育課的網上課程,舒緩學生壓抑的學習情緒,適時關顧他們的精神健康,並持續發展運動技能。

突破防疫限制,以正向態度面對學習變化

及至半天上課期間,體育老師們教導學生正向面對為防疫目的而設的運動限制,如把社交距離的一米限制設計成品德價值觀的美麗圖標,貼在地上,來進行有趣的體育活動及遊戲,更優化肢體運動的設計,給學生展示在口罩下的肢體躍動同樣能傳情達意。

此外,老師們更設計課業,讓學生充當運動響導,帶領家人齊運動,齊健身,以正向的態度面對學習上的變化。

前瞻後疫情下的體育課程發展,筆者認為必須及早著力維護學生的情緒健康、體能感知及品德情意的整全。課程設計方面,可善用資訊科技的協助,作為記錄、展示及評估的工具,優化各項運動課堂的設計,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及自學能力。

其次是進行多元化的身體活動設計,鼓勵學生按個人的學習性向投入體育課堂,並從中教導學生觀察個人的體能發展,以科學化的方式分析個人的體能、技術及反應來設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

還有就是透過課堂設計,發展學生的品德情意,包括堅毅、勇敢、守紀等運動員品格,在運動的過程中不時鼓勵學生反思競爭及成敗的意義;體育作為群育的輔助課程,在課程設計上更能深入推展團隊合作,共贏共勉的體育精神。

「少年強則國強」,疫情下的年輕一代在無情的病毒打擊下,總會顯得軟弱無力,意志消沉,但是若能以增強體育作為療癒學生身心靈的處方,一定能為他們的生活注入動力,裝備他們成為國家的希望,社會的守護者。

李美嫦